【話你知】
客家土樓(又名福建土樓)的歷史源遠流長,早於宋朝時代(公元11世紀)就已經出現,當時居住在福建的客家人,為了防範盜匪及野獸侵襲,就地取材以花崗岩築起高牆,興建一座座建築。現存土樓約有3萬多座,主要集中在龍岩市永定區與漳州市南靖縣。而土樓自2008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後,成港人旅遊熱點。
土樓除了常見的圓樓之外,還有方樓、五鳳樓(外形如小型皇宮) ,較少見的還有凹字形、半圓形與八卦形等,而著名的永定土樓集慶樓,建於明代永樂十九年(1419年),距今將近600年。相傳上世紀60年代,美國從衞星照中發現福建有核彈發射井,還派情報人員調查,結果發現只是土樓,才令美國當局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