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我愛真杉樹hohoho

【專題籽】我愛真杉樹hohoho

【專題籽:胚芽故事】
某些香港人很怕樹,樹好端端的長在行人路邊已覺危機四伏,躍躍欲斬;西方人則很愛樹,國家公園加路旁的樹木也未夠,在聖誕節還急不及待放一棵真樹在家,越大越當眼越好。在香港生活的外國人不愛膠,在家放置真杉樹,每天踏入家門就嗅到濃厚的聖誕氣息。未明白樹木吸引力何在的你,不妨聽聽外國人情迷真樹的故事。

瑞典小妖精×日本布畫

Chiaki每年都會跟隨丈夫的瑞典傳統,買真聖誕樹回家,今年意外地比預期中大了一碼,有八呎高,佈置起來要更花心機。

「當你觸摸它、折斷它,它的香氣就會散發出來,瀰漫整個家居。」Chiaki是日本人,家裏過丈夫的瑞典式聖誕,一屋紅帽子小妖精(tomte)裝飾,因為這是瑞典的傳說,tomte會躲在屋內保護小朋友,到了聖誕節就會在家門前放下禮物。他們的tomte公仔都從瑞典買回來,Chiaki亦會添置畫有聖誕老人加日式松樹的布畫、隨意的小石堆和極小盆的植物擺設,不讓瑞典氣息專美,「我從聖誕樹上剪下幾串葉,跟我行山時拾到的枯枝樹葉、在花店買回來的鮮花果實插在一起,隨意就做了這些小花瓶擺設,我想這是集合了日本和瑞典的特色吧?」Chiaki家每年必定會擺放真聖誕樹,今年的聖誕樹意外地比預期大了一碼,有八呎高,「今年可以用的物資更多了,我想我們可以更善用聖誕樹去佈置家居每個角落,不要浪費。」Chiaki說日本人會在新年擺放松樹,跟瑞典人聖誕節放杉樹有點相似,嗅到杉樹香,也勾起她對家鄉的點點記憶。

在瑞典買回來的雪花裝飾用竹管製成,掛上聖誕樹,看上去有大自然氣息。

我們新年常買的銀杏上掛小妖精聖誕掛飾,感覺是真正的中西合璧。

不讓瑞典聖誕氣息專美,幾道牆都掛了充滿節日味道的日式布畫。

Chiaki的家有很多紅帽子小妖精裝飾,紅彤彤的很搶眼,瑞典傳說tomte到了聖誕節就會在家門前放禮物。

加拿大聖誕「秘襪」

加拿大駐港總領事J.Ian Burchett笑說:「聖誕節對加拿大人來說尤其重要,它包含着團聚、感恩與希望,絕非只有慶祝一途。」他帶記者來到他家,拿出一個黑漆漆蛋糕,「每年八月我們便做好這個葡萄乾布丁(Plum Pudding),每星期在上面淋一遍白蘭地,直到聖誕派對前夕拿出來,關掉一切照明,一點火,整個布丁瞬即燃起來,場面好不盛大,是每個家庭最好的燈飾。」在加拿大,他會把真樹裝飾成聖誕樹,「聖誕節前駕車一家總動員到附近農場選樹,一棵六呎高的樹約售$450,把樹帶回家後『解凍』,讓表面的雪融化,便可進行裝飾。最後亦最重要的是放星星,由家中年紀最小的人負責,象徵為家族延續祝福與希望。」然而他最期待的,還是那隻掛在床頭、由媽媽親手縫製有他名字的一隻襪,一如傳統,媽媽會在聖誕前夕把禮物包好放進襪裏,到現在仍維持着這傳統,只是小時候收到的禮物多為文具、糖和網球。他說:「上年有點不一樣,媽媽知我要到香港工作,特地把鄰居畫的畫包好放在聖誕樹下送我,希望我在節日時,即使身在外地也要想起家和鄰居。」

J.Ian Burchett今年會回加拿大過聖誕,所以沒在香港的官邸放置聖誕樹,只以簡單的聖誕裝飾取代。

領事的媽媽在他年幼時縫製了一隻「禮襪」用來裝聖誕禮物,上面還繡上他的名字Ian。

葡萄乾布丁是加拿大人的傳統聖誕甜品,每家有獨門秘方,八月製成後,Ian會每星期淋白蘭地,在聖誕節時燃點代替燭光。

加拿大人會在家門外花園安裝雀屋,讓雀鳥在大雪紛飛下,也有個暫居的地方好過冬。

Ian家中養了兩隻熱情臘腸狗,裝飾自然不乏牠們的身影,以臘腸狗代聖誕鹿,看起來份外可愛。

法國人沖走蟲蟻浸冰水

「這種來自大自然森林的香味,會深深印在你回憶裏。」Stephane是法國人,太太Ila是中菲混血兒,菲律賓是天主教國家,慶祝聖誕節也會隆重其事,不過真聖誕樹還是來到香港才看到,「現在跟隨丈夫過法式聖誕,他每年堅持買樹,現在連我也愛上它的香氣。」愛樹自然惜樹,Ila這些年都學會了打理真聖誕樹的心得,「你要請園藝店幫忙把樹沖洗乾淨,沖走樹裏面的蟲蟻,然後插在水中,我會用冰水,然後每日噴水,不要曬太猛烈太陽,否則葉子很容易曬乾。」Ila把杉樹照顧得無微不至,美中不足的是樹上裝飾,「現在兒子還小,我們只把他的玩具和手工放在樹上裝飾,其實菲律賓人會做Parol,是星星形狀的燈籠,待他長大些,我會做些Parol佈置一番。」「That would be nice!」這些菲律賓傳統,原來連Stephane也未聽Ila講過,這棵聖誕樹,為一對來自不同家鄉的人帶來源源不絕的話題。

Stephane是法國人,說真聖誕樹最刺激和令人難忘的就是香味,走進屋聞到樹香就知道聖誕節要來了,所以每年都會擺放。

兒子Benjamin只有4歲,Stephane和Ila說沒有太多空檔佈置,只好把兒子的玩具和手工放上樹裝飾。

菲律賓人聖誕節會做Parol,即星星形狀的燈籠,Ila希望待兒子長大後做些Parol佈置家居。

Stephane從法國買回來的鵝肝和甜酒,是聖誕聚會必吃的食品。

Ila在菲律賓長大,每年由深夜至清晨報佳音後,都會獲得一杯薑茶和小麵包充飢,小麵包是朋友從菲律賓買回來的,兒子也非常愛吃。

從樹上面移到枱的德國燭光

「它是大自然的一部份,我想它的綠色和樹本身,就象徵着生命。」Harald的家鄉德國是聖誕樹的發源地,所以他對聖誕樹特別有情意結,最難忘的,是小時候家人把點亮了的蠟燭放上樹佈置的情景,「當時沒有電的燈飾,我們都這樣做,但現在當然太危險了,改為放在枱上、櫃頂也很有聖誕氣氛。」德國人在聖誕節前會在家裏放四支蠟燭,一個星期點一支,倒數聖誕前的四個星期日。杉樹上沒有蠟燭,佈置就由太太JoJo和女兒Nadya負責,放的都是女兒的手工,也有她每年自訂的主題裝飾,「今年是雪!我們用枕頭裏的棉花佈置,我還沒有看過雪呢!」Nadya搶着說,原來她聽爸爸和在德國讀書的哥哥說,德國過的是白色聖誕,所以非常羨慕。「以往我沒有這樣做,但今年我想剪下聖誕樹最頂的部份,然後把它風乾,我可以放在盤子上做個乾樹擺設,放在枱上或家中任何角落。」聖誕樹只有個多月的壽命,但在它身上的創意卻可以延續,JoJo想保存下來的,正是聖誕樹帶給她和家人的溫馨時光。

Harald家鄉德國是聖誕樹發源地,聖誕樹對他來說就象徵生命,一家人圍在樹旁談天拆禮物是過聖誕節的真正意義。

沒有德國飄雪,Nadya還有嫲嫲和哥哥帶來的聖誕食品Lebkuchen,這種介乎曲奇和麵包之間的食品,表面包了朱古力,裏面有薑和杏仁,每戶也有自家做法,口味可以大不同。

德國人在聖誕節前會在家裏放四支蠟燭,一個星期點一支,倒數聖誕前的四個星期日,Harald也保持這傳統。

這個銀色小天使,是女兒Nadya在學校做的手工,比坊間買到的千篇一律吊飾可愛得多了。

歡樂過後 聖誕樹何去何從?

香港每年約有三萬棵真聖誕樹入口,雖說樹可回收再造,但若同時送去堆填區棄置,體積相等於750輛雙層巴士,一定對環境造成極大包袱。
為環保,巴黎政府會回收聖誕樹,用機器碾碎然後將碎渣鋪放公園的小路或樹叢中,以控制雜草生長、減少土壤水份蒸發,也可以用作製造肥料的原材料。去年更加有法國時裝設計師Sophie Young的品牌Do You Green?,將回收的聖誕樹製作成特別布料,用於生產女性內衣,包括胸圍、內褲和小背心。加州矽谷更環保,有綠色組織提供出租聖誕樹服務,他們出租的聖誕樹可能體積比較細,由1呎到9呎高,但全部都是連根有生命的聖誕樹。租樹人在新年過後的第一個星期,要把聖誕樹完好的交還,然後組織就會將聖誕樹回歸大地,重新生長。香港方面,有環保團體將樹運到本港唯一處理木材的回收廠,循環再造成建築用的人造板,但回收量不明,而且很多說會把樹回收做堆肥的機構,亦沒有仔細說明重用過程,成效令人質疑。請教樹藝師邱盛昌,他教了我們一些重用聖誕樹方法,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樹藝師邱盛昌

龍柏葉向陽生長,針葉科,較美國的貴族杉樹葉軟身,一束束生長。

羅漢松葉較大片、尖,向四面散開, 樹枝向橫、一層層生長。

樹藝師教路:

樹幹小凳 
最粗壯的聖誕樹可以做成小凳,不塗光油更能讓木材散發樹香。

枝葉堆肥 
把樹枝和樹葉剪細加入橙皮和黃泥,發酵一段時間就可變成堆肥。

木屑香包 
鋸木剩下來的木屑,用疏織布袋裝好,可以用來驅蚊蟲,不用木屑,改把樹幹切成條枝亦可。

查詢:天滙園藝有限公司(2633 0650)

其他選擇

時裝店Grana以包裝盒叠成聖誕樹,加個氣球感覺清新。

羊毛氈藝術家Gisela以羊毛纖維做聖誕樹,材料由舊作品拆解出來循環再用。

朗豪酒店(已改名為香港康得思酒店)Alibi-Wine Dine Be Social餐廳,用170個舊酒瓶和酒塞砌成聖誕樹。

記者:容慧心、蘇健進、顏美鳳
攝影:梁志永、徐振國、潘志恆、黃子偉
編輯:陳漢榮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