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文大學與全港關注劏房平台一項研究發現,去年10月差餉物業估價署一個40平方米以下的細單位,租金指數只是177.4,但同期劏房指數為351,反映劏房租金較私樓細單位貴一倍。
「業主唔擔心冇客仔」
長策會上周發佈的周年進度報告顯示,全港有8.76萬戶居於劏房。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等組織在過去一年,走訪全港107個劏房,收集劏房租金、面積及電費等數據,再參考差估署同期同一個實用面積40平方米以下細單位的租金指數,推算全港首個劏房租金指數。
研究發現,去年10月本港劏房租金指數為351,若計算電費在內的劏房租金指數則為370.1。但差估署同期一個40平方米以下的細單位,租金指數為177.4,反映劏房租金較私樓細單位貴一倍。研究也發現,九龍區的劏房租金最高。
中大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姚松炎稱,自2012年9月開始,本港細單位的租金指數只升不跌,研究也證實劏房單位租金升幅,較一般細單位更高,更有迹象顯示劏房租金越來越高。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召集人賴建國稱劏房供不應求,「業主都唔需要擔心冇客仔,佢哋仲會揀客」。他建議政府利用閒置校舍、空置單位等,為輪候公屋超過3年的家庭提供過渡性房屋。
■記者譚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