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翼民粹主義遍地開花(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右翼民粹主義遍地開花
(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前幾天德國《明鏡》網絡版刊登了一篇長文,說的是德國最新的政治形勢。文章從Saxon州一個小鎮「區議員」的遭遇說起。這位叫Bahrmann的先生是執政聯盟政黨成員,前不久他在議會就應否在區內設置難民庇護所問題發言。剛開始說話,突然一支原子筆飛來擊中他的後腦。Bahrmann立時望向公眾席,看看是誰作怪。誰知近八十個旁聽會議的市民非但沒有指證行兇者是誰,反而一起以「怒火眼睛」狠盯Bahrmann,就像把他看成仇人一樣。
《明鏡》雜誌形容,這股對主流政黨、政治人物的怒意並非僅在Saxon出現,德國其他地方同樣越來越普遍。「憤怒群眾」中很多都不是傳統極右的新納粹分子,而是中產階層出身的年輕人。《明鏡》警告,他們對主流政黨、政客的恨意、怒意可能會改寫德國的共識政治(Consensual Politics),令德國出現類似法國極右國民陣線之類的政黨,令政治變得兩極化,理性討論逐步萎縮。
其實,右翼民粹主義興起絕不是德國獨有的問題,大部份西方發達國家都有類似的現象。英國的代表有獨立黨(UKIP),他們上屆大選的得票率在英格蘭已升至第三位,僅次於保守黨和工黨。法國的情況更嚴重。由勒龐領導的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原本一直處於政治邊緣位置,只能偶爾在不同層級議會取得議席。但在剛過去的法國大區議會選舉,他們在第一輪投票時得票率居然超越兩大主流政黨,有機會在多個大區取得控制權。只因到第二輪投票時執政左翼聯盟來個壯士斷臂,在明知無法勝出的大區下令候選人全面退選,然後呼籲支持者全投右翼主流的共和黨。

全球化浪潮副產品

棄保策略集中票源最終成功,國民陣線無法延續第一輪的聲勢,連一個大區的控制權也拿不到,只能繼續成為少數派。可是,得靠左右政黨聯手夾擊才能殺住極右國民陣線奪權,這個政黨及它背後代表的怒意、恨意實在不能小覷。
美國這個老牌民主大國也不能倖免。超級富豪特朗普(Donald Trump)在共和黨初選民調中一路領先,他能夠在不斷得罪人的情況下始終領先有兩個重要條件。其一:他不是枱面上的政治人物,算是政治素人(極富有的),成功奪取了反主流、反建制的政治高地。其二:他敢於提出各項極為民粹的主張,包括搜捕遞解1,100萬暗藏的非法居留者,在墨西哥邊境興建防偷渡的「萬里長城」,禁止伊斯蘭信徒入境美國等。對這樣極端的建議,主流政客因為政治不正確根本不敢提,可對不少保守選民特別是共和黨右派而言,移民、難民、伊斯蘭教徒正是世間混亂的源頭,特朗普正好說出了他們的心聲,刺中了問題的要害,他們自然支持他,並大有可能令他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讓這種右翼民粹情緒進一步發酵。
右翼民粹主義的興起是對移民的反動,是對全球化浪潮的反彈,還是對政治精英及建制太離地的不滿誰也說不準,也許幾種元素都有。畢竟,全球化浪潮包括人流大幅增加對很多人來說未必受得了,甚至直接影響他們的生計生活,令他們變成輸家,驅使他們反撲。但不管成因為何,這股力量在明年以至更長時間內仍會繼續壯大,影響整體政治氣候及勢力平衡,絕不能視之為一時的怪現象或protest vote那樣簡單。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