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首正式選美 死亡恐嚇下爭艷伊拉克小姐誕生 「證國家仍瑰麗」

43年首正式選美 死亡恐嚇下爭艷
伊拉克小姐誕生 「證國家仍瑰麗」

戰火燒不滅伊拉克人生存意志與和平渴求,當地前天順利舉辦43年來首場國際認可選美盛事,佳麗頂着宗教規範甚至死亡威嚇爭妍鬥麗,為的不是選美冠軍虛名,而是希望幫國家一把,掃除戰爭陰霾,「證明伊拉克仍是瑰麗及文化之國」。

伊拉克不時有大大小小民間選美舉行,但要數合乎國際標準、得勝者能夠以「伊拉克小姐」名銜參加環球小姐競選的大型賽事,今次還是1972年以來第一次。

阿卜杜勒拉赫曼成為逾40年來首位伊拉克小姐。路透社

不穿比堅尼 震撼力不減

經過在巴比倫(Babylon)古城植樹、探訪首都巴格達(Baghdad)難民營等選前活動,8位決賽佳麗前晚毋須穿比堅尼泳裝,而是身穿無袖晚裝、腳踏高跟鞋在舞台上一字排開,在一個女性都應戴面紗的伊斯蘭國度,震撼力絲毫不減。
佳麗們向評審推銷的慈善大計都離不開戰爭,有的主張向家園被毀、顛沛流離的一群推廣教育,有的提倡盡快修補全國最大的摩蘇爾(Mosul)水壩,「因為關乎國家存亡」。最終在貝多芬《快樂頌》伴奏下,由基爾庫克(Kirkuk)修讀經濟的20歲女生阿卜杜勒拉赫曼(Shaymaa Abdelrahman)摘下后冠。
「很高興見到伊拉克向前走。」阿卜杜勒拉赫曼獲加冕時不禁以手掩臉,興奮莫名,她細說得獎感受,慶幸「今次盛事讓伊拉克人展露歡顏」,未來最大使命「是證明伊拉克即使面對恐怖主義與暴力,仍是瑰麗及文化之國」。
的確,選美要帶出的正能量比誰勝誰負來得重要。賽事負責人之一奧貝迪(Humam al-Obeidi)感慨戰爭「令人以為伊拉克人已不愛生命……這正好向世界展示我們是文明國家,以合時宜的準則重建伊拉克」。評審之一兼時裝設計師卡邁勒(Senan Kamel)亦希望「選美讓大家聽到伊拉克的聲音,這裏仍有生命力,心仍在跳動的」。知名維權人士愛德華(Hana Edwar)亦盛讚「選美很棒,讓人覺得一切有望重回正軌」。

宗教團體譴責傷風敗德

但宗教團體都大力譴責,批評女性當眾搔首弄姿是傷風敗德,為減低反對聲音,大會只好在迎合國際標準的大前提下妥協,例如像環球小姐競選去年底宣佈的新規一樣,取消泳裝環節,但佳麗仍必須脫下面紗。為佳麗設計晚裝的卡邁勒,決賽前一度因壓力過大幾乎暈倒,但最終仍及時復原,選出心水佳麗,向阿卜杜勒拉赫曼展示「伊拉克小姐」后冠。
法新社/英國《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