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冬至與聖誕期間,少不免飲酒盡興。醫學會昨指世衞月前將酒精飲料列為第一類致癌物,與煙草、加工肉齊名,而過往多個研究已顯示酒精容易致癌,籲市民在節日期間切勿過量飲酒。學會又建議政府盡快仿效外國在酒瓶加健康警告標籤,及研究全面設酒稅,提升宣傳及阻嚇作用。
醫學會主席史泰祖稱,澳、美、大陸等地為酒類飲品推行健康警告標籤已十多年,但該類進口貨抵港後,都會被換上沒警告標籤包裝,故本港買到的樽裝酒都不含健康警告標籤。
促印QR Code宣傳酒精害處
他指不少人認為淺嚐紅酒有助心臟健康,但未具充份的根據,醫學界亦不提倡此說法。醫學會會董陳念德則稱,例如提子汁、梳打水等飲品,口味與啤酒相近,是不錯的替代選擇。
史泰祖建議在酒身應加上危害標籤及「過量飲酒危害健康」字眼,並印QR Code,可連結至介紹酒精不良影響網站;亦應研究調整酒稅,包括取消豁免向葡萄酒及酒精濃度低於30%的酒類徵稅。食衞局副局長陳肇始回應指,目前亦已經有行動計劃向市民宣傳喝酒的害處。
■記者于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