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聽老友自述情緒病況。沒錯,情緒病是最有人情味的說法,他的確有去看精神科醫生,有吃藥,堂堂正正就是一名所謂精神病人。
最近發現他抑鬱症之中焦躁那面在發作,所以才會跟他談,聽他說。病症如何?他好幾次在幾個人出來吃飯、閒聊時,聲線不成比例地高、動作不合理地大、一點點瑣碎事都緊張得眉頭緊皺,比如,擔心點的食物夠不夠,會以高亢嚴肅聲調問很多次,好像比立會法定出席人數夠不夠還要嚴重那樣,弄得氣氛有點奇怪。如此而已。九鬱一躁,這類情況很普遍,躁而狂,也不過是比沒事人該有的反應過了一點,不該亢奮時過度亢奮,很少會胡言亂語,講話不會沒組織沒邏輯。我不是醫生,卻也聽很多、很願意聽他們自我分析,在這大動作背後,心裏在想什麼,我沒有覺得累,也沒弄得我情緒變差。
適逢有知名議員手口神經失控,大喊:「精神病醫生係最多會患精神病,因為經常聽精神病人講嘢,聽到自己都黐線埋。」我問這老友,有覺得被冒犯、被歧視嗎?
老友劈頭一句:黐線!我自己知自己事,我不覺得自己黐線,就沒有被冒犯。問題是有比我更嚴重的,就不知道怎麼想了。而我也幾經艱難掙扎,才願意跟人自白,因為一般人不了解,說了不但白說,心灰意冷得更灰,有時索性孤立自己算了。那位議員,對這方面的認識,是活脫脫的白痴──對不起,我說人家白痴,算不算歧視?你描述我聲線表情失控過火,怎麼我覺得這議員比我還厲害?好像她比較符合黐線的定義。
我說:我們平常會用黐線、白痴去評論某些人所作所為,要是恰如其分,那些人又當得起,倒不至於歧視,那是鄙視。黐線本來只是很正常的用詞,千不該萬不該,是牽連到精神病患者,即使是思覺失調,那不叫黐線,是自律神經失調、腦分泌失衡,會有幻覺幻聽,而且可以吃藥,會痊癒。一般黐線者,是本應合理正常無病無痛的人,言行出現不受控的狂態,嚴重黐線的,主因是沒修養沒品德,是良知與認知雙雙出毛病,俗稱黐孖筋,精神科醫生也束手無策;又因為有反人類跡象,對這種黐線,最溫馨的忠告是:有病,就去看獸醫吧。好,我承認,這句話缺德又帶歧視,我收回,我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