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道路收費 - 左丁山

電子道路收費 - 左丁山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非常有為,俾高鐵、港珠澳大橋、機場第三跑道等基建大件事搞到焦頭爛額之餘,驚死自己及班夥計得閒得滯,又在12月11日宣佈就中環道路電子收費計劃諮詢大眾,唔怪得專係負責運輸事務嘅副局長邱誠武做到氣咳,俾當年中大同學見到個樣「好殘喎」!大概張局長將鉛水問題推得一乾二淨,黃碧雲議員在區議會選舉前炒作唔起之後,張局長好有心情推動新政:意圖一舉解決39年來懸而未決嘅交通問題,名留青史。
39年前,左丁山在銀行做研究部主任,日日關注香港有乜大事,要及時向上頭寫報告,嗰陣時未有地鐵,中環在繁忙時間交通擠塞,因政府進行集體運輸研究,有人認為電子道路收費有控制交通之效,但不敢貿然推行,一路講到1982年,政府正式開始研究電子道路收費可能性,之後反對聲音不絕,於是在1985年宣佈擱置。1994年又試提出,回歸前搵顧問公司研究,又係得個講字,2011年4月24日公佈暫不實施,2003年廖秀冬局長:又不死心,重提舊事,冇人睬佢,2007年運輸署長黃志光再提電子道路收費計劃,同樣胎死腹中。呢個問題搞足三代政務官,黃志光在70年代中大畢業,依家已經退休咗咯,電子道路收費仍是陰魂未散,前港英政府以至特區政府始終鍥而不捨,唔通電子道路收費計劃真係具備迷魂魔力?
左丁山於1976年已在中環闖蕩,坦白講,以個人經驗睇,並不覺得今日中環比39年前擠塞得多,地鐵通車確實係大大降低咗出入中環嘅車輛,以肉眼睇,中環塞車只係因為車多人多,行車要慢速行駛嗰種,比起曼谷耶加達嘅塞車恐怖情況,相差極遠,而且塞車時間集中在晚上五時半到七時半,大部分理由可歸咎出中環路線(東行)去,干諾道中頂死(美國銀行中心至恒生銀行一段),自德輔道中西行車輛往往在環球大廈轉左再轉右入干諾道中往高士打道,冇得郁,於是車龍塞至西港城。若果要通過收費嚟減低車輛流量,收費一定要夠高,例如收費相等於一日12小時嘅停車場費(日泊中環中心係240元,再加電子收費240元,駕車到中環返工一日未計隧道費已經480元,車主夠肉痛喇啩),但如此一來,有司機嘅車主會照俾可也,巴士一定要豁免,的士也會申請豁免,否則分分鐘罷駛,仲有貨車呢,泥頭車呢,唔知張局長邱副局長點樣應付。有電子道路收費好呀,冇錢就唔好學人揸車入中環啦,去逼地鐵囉,地鐵要搵錢派特別股息4個4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