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中港互認基金僅7隻

首批中港互認基金僅7隻

【本報訊】首批中港互認基金出爐,首批3隻香港基金可「北上」、4隻內地基金可「南下」銷售,財務部亦同日公佈稅務安排。不過基金界普遍看淡銷情,尤其內地投資者習慣波幅大、風險高的投資,北上的香港基金較「蝕底」。
自基金互認7月初接受申請以來,共17隻香港基金及30間內地基金申請往對方境內銷售。昨日批出4隻內地(南下)基金為:華夏回報證券投資基金、廣發行業領先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滙豐晉信大盤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以及工銀瑞信核心價值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3隻香港(北上)基金包括:恒生中國H股指數基金、行健宏揚中國基金,以及摩根亞洲總收益債券基金。

暫免收個人所得稅

稅務安排懸峙已久,財政部昨日公佈,內地個人投資者透過基金互認買賣香港基金獲利,3年內免收個人所得稅、由該基金在內地的代理人按20%稅率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但企業投資者則要徵收企業所得稅。香港投資者亦暫免徵收所得稅;分紅或分股息時,由內地上市公司對香港投資者按10%稅率代扣所得稅。
恒生(011)將夥拍建行(939)銷售該行的北上基金,恒生投資服務處投資產品及顧問業務主管李佩珊表示待建行完成流程測試及培訓,基金將於農曆新年前後上架,認購費1%,該行並沒有預期立時做出成績。

業界指香港好蝕底

渣打(2888)將分銷南下的廣發基金,首次認購費低於5%(未列明實際數字)、管理費1.5%、託管費0.2%、贖回費0.13%。渣打香港財富管理投資產品管理主管陳麗明指,廣發需向外管局開戶口,需時1至3星期基金才正式上架。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狠批「銷情梗係曳,南北都係」,內地基金回報多來自新三板、創業板股份,「撞正泡沫機會好大」。中投傲揚精選基金基金經理溫鋼城則認為此政策下「香港會好蝕底」,內地投資者習慣高風險、高回報產品,香港基金未必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