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排檔做到地舖 店主夫婦擬退休70年民園麵家結業

由排檔做到地舖 店主夫婦擬退休
70年民園麵家結業

【本報訊】近年老店相繼結業,屹立中環70年的老字號民園麵家,從鴨巴甸街搬到伊利近街,街邊檔轉戰到地舖,主打牛腩、豬手和水餃,高峯期每日賣出500碗麵,但一切將會成為歷史。10年前因牌照風波,3,000人聯署保留民園麵家,成為一時佳話,麵店主理人李建成夫婦近日有感年事已高,無人繼承老店寶號,決定明年3月結束營業。
記者:梁佩珊

店主李太嘆煮麵手藝無人繼承。黃文邦攝

民園麵家曾是中環的鐵皮檔老字號,2005年排檔持牌人黃光慶去世後,排檔牌照被自動吊銷,觸發市民去信時任特首曾蔭權,事件促成政府修例,引起社會迴響。10年過去,李氏夫婦亦早已搬遷至離舊排檔五步之距的地舖,下年3月亦將會結束。
63歲的李太笑言,丈夫負責炆牛腩豬手、包雲吞水餃,她則負責看舖煮麵,二人攜手從拍拖年代接手經營民園,直至今日已有三子四孫。李氏夫婦選用食材講究,「我哋嘅麵𤩹水味不重,以爽口為主,因為老公本身好鍾意食麵,識得食、於是識得買」。李太指水餃亦用料認真,「水餃餡多,配料越多,越難放得耐,我哋放韭黃,其他店唔敢放,因為韭黃放得耐有味」。
老店經營的亦是人情味,李太表示做老闆自家經營小店的好處是可以「賣大包」,「我鍾意淥多條菜,放多舊牛腩畀人,如果我打工會畀老闆鬧」。多年來,民園座上客不乏名人,「發哥嚟過4次,有次落雨開車嚟,佢話『我有車、又有遮,怕乜呢』;黃秋生有次嚟,話我呢度好難揾,同我講係佢個仔介紹佢嚟食麵」。昨日更見名模周汶錡到場光顧。

民園麵家原是鐵皮檔,2005年時被吊銷牌照。資料圖片

最不捨街坊熟客

中環地舖的租金沒有大幅加價,但近年來貨貴、人工高,夫婦二人已屆退休年齡,經營麵店工作時間長,連洗碗也要親力親為,早已做到身體勞損,「退休喇!仔女各有自己事業,冇興趣繼承」。老店結業,李太坦言最不捨的是街坊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