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染紅 港人必另尋渠道(資深對沖基金經理 錢志健) - 錢志健

傳媒染紅 港人必另尋渠道
(資深對沖基金經理 錢志健) - 錢志健

《澳洲金融評論》的料有多堅?無人能準確解讀,但當昨天早上的報道指馬雲的阿里巴巴自本年七月已和《明報》磋商收購一事,已令《明報》員工及一撮香港人感到不安。我的傳媒朋友在一份染紅報紙全職工作。他的結論是,未來的出路就是在獨立媒體工作,或跨國的英文媒體落筆才不會被大量修改內容。坦白說,又是否那麼容易進入國際版的《New York Times》工作,做一些需要較長時間的調查故事(Investigative Journalism)?我有兩位老外朋友,其中一位當年查溫家寶前總理家族的商業王國,結果兩年半不能進入內地,too bad, so sad。

公民社會需有新聞自由

在傳媒領域,香港正在被整頓,這點好明顯。馬雲是否共產黨員不重要,外似柔和的國際商人,也避不開被質疑是為中共買起媒體的「交易員」,中共的「Portfolio Manager」。中共港共政權大合奏,整頓香港主流傳媒大家會否已經麻木?用維穩費坐大「幫黨出聲」的媒體越來越明顯,一些扮持平令人難以分辨是非黑白,在大是大非的事情上要你我變得麻木。當權者往後的大使命就是要控制輿論,用各種方法洗腦,手法熟練,like it or not, this is the new normal。
傳媒一向被譽為社會上的第四權,負責在建制外監察政府,揭露社會問題、罪行和不公義之事。傳媒擁有採訪、編輯、報道的自由及自主權,是一個現代公民社會必備之條件。香港一向都擁有令人讚頌的新聞自由,左、中、右不同政治立場的傳媒都能在香港生根,百花齊放,市民亦能夠獲得不同觀點的資訊。但近年,政府對一些反對聲音採取聽而不聞的態度。與此同時,一些與政府持不同政治立場或經常批評、揭露政府施政失誤的傳媒備受來自官方的壓力,情況日益嚴重。傳媒被統一只會報道政府喜歡的資訊,市民的知情權被剝奪,監察政府施政的功能沒有了,香港這公民社會亦會消逝,一切經濟民生發展亦會受到阻礙。我們相信中共領導人必能明白這一點的重要性。
當然,正如「藍血人」亞瑟王在港大請副校長風波一事中曾經說過,大致意思是「香港人閱讀《大公》《文匯》的人數不多」,所以收購主要傳媒,報道真正的所謂「along the party line」(在此我指變了中共喉舌)令人困擾,只會令更多港人反感及尋找更多另類資訊(例如利用互聯網)。以往的香港,絕對是多元文化社會,左中右的意見也可共存,變了種的共黨傳媒機器,絕對走向更「專業化」的路線,充斥着語言偽術。
染紅雖然無可避免,但我相信香港的公民社會也漸趨成熟,people get more sophisticated。共黨可以買起全香港的主流傳媒,但物極必反,染紅傳媒只會冇人睇,香港人必會尋求另類渠道。本年尾最荒謬的笑話,包括有中國為主場的世界網絡大會。習近平主席作為開幕致辭嘉賓說到:「中國不搞網路霸權。」或應該這樣說,內地人也渴求面對真相,翻牆技術只會更成熟,資訊是難以阻止被接收。我只可以說,越想買起晒,反彈力更大。資訊也變得真正的無國界,而人民也不容易被洗腦。中共港共政權想個個變順民柔和一些,可能還需要更多工夫!

錢志健
資深對沖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