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呎的屋企,有人會覺得細到好心悒。但其實在數十年前,百多呎的空間,隨時是一家十口的棲身之所。究竟當時的居住情況是怎樣?我們邀請了文化葫蘆的創辦人吳文正 (Simon),和大家分享一下當中的點點滴滴。
家家必備的大小痰罐
現在可能家家戶戶都會有一個獨立的廁所,但時間回到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生活上基本是很貧窮,連一個獨立廁所都可能沒有。Simon表示:「以早年的公屋為例,家居佈置往往只有一張碌架床、兩張飯桌椅已經足夠。而且,早年公屋單位亦沒有設置廁所,住客往往需要走到樓宇中間的公廁解決需要,除了半夜因人有三急造成不便,當時的治安亦令女士們每次上廁所都要提心吊膽,於是大部分屋企都會添置痰罐。成人使用尺寸較大的搪瓷痰罐,小孩則使用尺寸較小的塑膠痰罐。用完後通常會用蓋上蓋,避免整間屋充斥着臭味。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多數由媽媽們負責清理。」
媽媽之寶 萬能環保的腳踏衣車
不過,即使以前的家居即使再細小,都總有空間容納一部腳踏衣車。這是因為以前資源缺乏,媽媽們往往會買布匹自行為家中成員縫製衣服,不假外求,又或者將兄姊不合穿的衣服稍為修改給弟妹穿着,既善用資源又環保。所以當時一個小小的衣櫃,已可收納一家人的衣物。另外,媽媽們更可趁有空閒時,一邊湊小朋友,一邊接車衣工作幫補家計。不過,現在大家都很難在家中發現衣車的蹤影,取而代之,卻是越來越大的衣櫃。
由「光加熱等於火」到百變LED
除了狹小的居住空間,其實早年香港,家居照明也是一大難題。Simon表示,當時基本上電力供應十分有限,所以大部份人都會用火水燈作照明。不過,火水燈亦潛藏了不少危險,首先、要用人手點燈,十分麻煩;第二、如果不小心弄瀉或打爛了火水燈,甚至乎會引致火警。
其後,鎢絲燈和光管燈相繼出現,雖然比起火水燈安全得多,但鎢絲燈仍有比較耗電和使用時燙手等的問題,而且亦經常燒掉,十分不方便。不過,就算你家中有電,但由於當時電力供應也不太穩定,經常會停電,於是家家戶戶都會自備一兩支電筒,方便停電時,可以作即時照明之用。
幸好時代不斷出現新的科技,近年亦出現了LED燈。Simon認為LED燈提供了許多好處,第一當然是慳電,第二是提供了許多燈光顏色的選擇,對於現代人喜愛佈置家居,這無疑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未來家居可以變成點?
科技轉變的確不斷地改變我的家居和生活模式,而香港科學園就有一個智慧家居,為大家示範本地的科研專家如何改變未來生活。若你想知道詳情,記得留意明天的報道!
智慧生活@科學園
開放日期:2015年12月13日起
開放時間:早上9時30分至下午5時30分(天天開放,包括公眾假期)
費用:全免
地點:香港新界沙田香港科學園浚湖樓(10W)地下大堂
(特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