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港失敗也有另一種成效 - 林夕

數碼港失敗也有另一種成效 - 林夕

創新及科技局乃梁特寵兒,梁特乃創科局之生母,最初不獲立法會撥款通過,梁特念念不忘,拉了一陣布,通過了,當然必有迴響,以至於日後有任何事項,都用它的寵兒差點難產做例子:看,拉布拉了三年,耽誤了香港科技發展。
創科局這條布,才拉了一兩次,怎麼一吹就吹成了三年?以訛傳訛之下,盛智文也梁特上身,說拉布拉慢了香港創意,深圳都已經是亞洲矽谷了,香港呢?
香港當然非常不堪落伍,未能成為台灣的新竹、亞洲的矽谷,除因土地供應不足,都是拉布的錯。所以,剪布之後,特首這寵兒特別受注目。創科局另有養母,即是未上任先受納稅人供養的局長楊偉雄先生。
楊先生一上任,當然又要申請撥款,那個創新及科技基金,開口就是六億元,供四個機構搞科研,並且強調,這六億元只夠燈油火蠟開銷,而且,並不保證研究會成功。自然,生仔唔包養得大,楊先生還說過,要把矽谷變成智慧城市,會有智能機械人在港面世,配合日益老化的人口,再有什麼大數據中心,要覓地興建,現在正從岩洞着手,雖然有點數碼港的味道,這大格局大視野,自然離不開土地供應,貴的是土地,不值錢的是創意,六億元濕濕碎,尤其比起高鐵超支,也沒說過一馬功成。
議員質疑,即是用納稅人的錢來讓人失敗,身為創科局養母,楊先生果然不是省油的燈,說出一番創新之言:「失敗是一種成效。因為你可以好清楚話畀業界知,你唔好行呢條路,行呢條路會失敗。」此言甚是,常言道,在那裏跌倒,就在那裏站起來。我常常說,未必,在那裏跌倒,可能證明你不適合,沒條件,此路不通,不如另起爐灶。數碼港那條戲仿矽谷之路失敗了,業界得知地產才是正路,才是香港的王道,這就是「失敗也是一種成效」的真義。
常言又道,失敗乃成功之母,生母生下了失敗,然後置之不顧,由養母代勞,養母把失敗改頭換面,賣到別的地方去,於是就成功製造了另一種就業,養活了另一群人,發另一種低科技、就創意的財,誰敢說這不是成效?
Ps:楊先生開會講解科技創意時,手機鬧鐘響了,最低科技又沒創意的作法,就是在開會前關機,不用研發,保證成功。研發又高又創新科技,確實需要歷經無數次失敗,正如手機屏幕,用手指沾口水去解鎖,像低科技時代阿伯舔口水數銀紙,這創意太新,科技還沒追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