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兵搞預選 豈會有勝算(自由撰稿人 周信) - 周信

傘兵搞預選 豈會有勝算
(自由撰稿人 周信) - 周信

七位傘兵成功當選區議會議員,可以帶來多大的政經社會生態改變?
無可否認,不論建制派或是泛民政黨,從此都要正視世代交替的問題。建制派透過和平協商及血統比拼方式,閉門順利找到更替的準則與人選;泛民從來沒有成規,新人不易成功上位,單靠年輕及努力,其實不易殺出重圍,所以傘兵的神話絕少能在泛民陣營出現,即使是政治立場最最激進的組織也不例外。
另一個值得思考的方向,是年輕人標榜的本土議題會否取代民主及民生,成為選票、民意以至議會議程的新中心?證諸區議會選舉成績的展示,明刀明槍的本土派其實一敗塗地,七位勝出的傘兵,絕非單純以本土論述為號召,由此可見,本土主義距離落地生根的日子仍遠。
年輕傘兵進入區議會系統後,能否衝擊區議會的議事文化,暴露議會議事素質的低下及壟斷,以及整個政府管治的不公及不當?機會仍然不高,因為區議會基本上由建制派全面操控,區議員若要成功連任,不可能一士諤諤,做個「有破壞無建設」的口水議員;反之效法建制派的深耕細作,其實是蛇齋餅糭的現代版,縱使區內青年人口不少,青年區議員也不可能任由建制派對其他選民予取予攜。

缺乏號召一致行動的能量

青年傘兵冒起之所以令人充滿憧憬,主要是出於公眾對雨傘運動失敗的不忍、不捨和不滿,佔中三子在運動開始時已不是青年領袖;學聯眾星回校從此退出政壇尋求個人發展;學民思潮除了黃之鋒就再找不到另一位明日之星,若要設計、推行和爭取一套真正有效或廣泛認同的一國兩制,不論發展理論或接班人選,香港可能仍在原地踏步。
社會近日熱烈討論的《版權條例》草案,網民最受影響,因此引起熱烈討論,恐怕個人上載或二次創作他人作品,都會即墮法網。網民以年輕人為主,但肯為此挺身而出,力撐泛民代表提出的三大修訂的年輕人卻為數不多,即使是周日衝擊音樂、電影等業界組成的香港版權大聯盟,也只有《熱血時報》的代表,且爭拗點不是在於雙方立場的分歧,而僅着眼於大聯盟為何拒絕該報的採訪,以及大聯盟是否「有人被禁錮於會議室」,令記招宣佈取消。
區選結果公佈之後,年輕候選人的風頭一時無兩,除了爆冷擊敗了幾位建制派代表人物的傘兵,建制派的青年一代,在黨的全力催谷下,亦能把泛民的幾位老大哥趕下神壇,其中以青年新政的召集人梁頌恆最懂宣傳之道,先是突獲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劉鳴煒約見,然後再有梁自稱收到不同政府部門邀請欲與之溝通,但梁堅持拒絕「招安」,令他一夜之間彷彿變成青年傘兵的代表。
憑藉這個身份,梁頌恆瞬即提出,明年新界東的立法會補選,泛民應先進行預選,好能令最後的代表人物真正服眾。梁頌恆聲稱不是公民黨的同路人,因此沒有責任或道義。基於同一標準,泛民亦斷無理由回應梁頌恆要求預選的提議,因為道不同不相為謀,況且預選的結果不論如何,其約束力也極其有限,標榜民主的候選人仍可如傘兵出現,梁頌恆根本沒有號召傘兵一致行動的政治或道德能量。
青年新政或梁頌恆能否「乘虛而入」,在預選以至補選中保留湯家驊的泛民席位?答案顯然而見,泛民根本不應亦不會予以理會。
區選多講民生,立選必講政治,其實這正是青年傘兵的最大弱點,因為區選可以把懶惰的建制或泛民掀下馬,但立會彼此立場壁壘分明,沒有優劣之分,只有黑白之別,青年傘兵的本土路線及年輕本錢叫座力大極有限,絕不可能再爆區選奇蹟。
青年新政的出現,會否足以令長毛的抗爭方式已遲暮落後老氣橫秋、范國威的本土路線再不入流?今天公眾仍看不到這個趨勢,在可見將來也應不會,明年的立會選舉應可證明。
新東預選的建議,反映了青年傘兵的「無心選、乏力贏」,攪局的真正目的是甚麼,沒有人會知道;是否純粹是「拆大台」心態?還是為公平公義,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無論甚麼理由,缺乏自知之明的指控揮之不去,立選不堪一擊的命運自是必然!

周信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