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中國政府決定推出一種新的居留權,暫稱之為華裔卡。此卡目的在於給予世界各地的華人身份,以利其返回中國投資、居住等。另外,依照媒體報道,持有中國華裔卡者,亦無選舉和被選舉權(雖然絕大多數的中國人也沒有)。這種新的身份如果成真,可以說是北京的第三種嘗試。也就是在外國人永久居留證(即所謂中國綠卡,給予非中國籍人士)與華僑回國定居證(中國國民,但具有他國永久居留權或長期滯外)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放寬條件,目的即是求全球華人向心來歸。
問題是,誰是華裔?在心理上,你可以認為即是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龍的傳人,但實務上卻無法如此操作,必須要有符合中國法律,以及不影響國際政治的定義。首先,需釐清華裔可能並非華僑。中國華裔卡的內涵雖類似台灣行之多年的華僑身份證,像是擁有此證者,得以合法行使各種權利義務。但還是有主要的差別:除擔任公務員職務外,台灣承認雙重國籍,因此,台灣的華僑可以是台灣人也是他國人,若回台灣定居,可以保留他國身份;中國的華僑基本上還是中國人,一旦回中國定居,則需放棄他國永久居留權。
以台灣的華僑身份證來說,能申請者乃是僑居國外的「國民」,基於屬人主義,只要申請者的父或母為中華民國國民即可。換言之,華僑身份證欲證明的,是申請者僑居國外達一定時限的事實。但中國則截然不同,如上所述,中國定義的華僑是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者,若要回國居住,便得落籍中國,換言之,華僑回國居留證欲證明的,是申請者必須放棄僑居國外的事實。這個定義顯然太過強求,為難了那些拚命取得他國永久居留權的中國人。同時,為了防止中國威脅論,與維持既有國策不變,眾多智囊力薦印度裔卡(PIO)和印度海外公民證(OCI)的成功,於是華裔卡的妙思就此問世。
京圖吸引外資提振經濟
即便如此,許多原籍中國的華人仍然「普大喜奔」,甚至用回娘家來表達雀躍之情。說穿了,名是虛,利才是實,擁有了中國人這一名份,便可以名正言順的回中國進行金錢遊戲,同時,又不必放棄得來不易的他國國籍,何樂而不為?更可以看出,北京企圖吸引外資來提振經濟的決心。
以最近的中國國際移民報告觀之,2012年投資移民美國者,最少從中國帶走了60億美元;2011年擁有可投資資產超過600萬元的中國人,轉移了2.8萬億的資產至世界各地,約為當年中國GDP的3%。這些都還只是賬目上可追查的數字,枱面下的交易無法勝數,每年可能超過一萬億人民幣。在此前提下,是否可能出現外籍人士利用華裔卡加速出逃資本,在所難言。當然,也不能排除北京想利用華裔卡釣魚,管控進出的資本與人士。但利之所趨,總有人會做殺頭生意。可以想像未來若有此卡,將可見中國政府與某些華裔鬥智的精采場面。
徐子軒
獨立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