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濕與Hamshop - 鄧達智

鹹濕與Hamshop - 鄧達智

港式粵語不少口頭禪原為英語或西文大家都認知,流通不下百年,英港混血文化環環相扣,再過50年難變。
以為鹹濕二字絕對中文,李澤文先生於《大廣東》撰文:鹹鹹地、濕濕地,有另一番見解。
李生指出,鹹濕出處不是香港而是上海。
1848年後,香港成大英帝國殖民地,上海變各國租界。有人、定有性需要、有需要定有性交易無論敦倫常情還是零售。出現在租界以舞廳酒吧為名,舞娘實質賣淫被稱為Hamshop,那些沒有空調冷氣的歲月,除非深秋、入冬、初春,不然華東一圈黃雨時節、夏天定炎熱非常,稍動揮汗如雨,人肉交纏,既鹹且濕,味道猶似火腿鹹肉店。
不過是英文影響我們,
還是我們影響英文?
是上海傳過來,
還是源自更早與西方人接觸的廣州或澳門?十三行並沙面之間,澳門街點會少得了妓寨?南方濕熱,性接觸揮汗如雨,鹹濕情況不想亦知。
李先生指當年出現上海,跳肯肯舞的酒吧舞廳變相賣淫雞竇,再音譯演變成Hamshop……相信源自法國的Can Can舞孃踢大腿舞還未現身上海,紐約哈林跳Charleston的小舞廳流行起來屬20年代之後。再說,Hamshop為英語,英國人食際非平即寡,火腿鹹肉店那有飲食文化水平更高之法蘭西、意大利、西班牙等國之普遍?想鹹濕二字更早出現,外國人取其音近意近稱為Hamshop也未可料。
無論東從西、或西從東,重要是「鹹濕」一詞通四海,有賴鹹濕事業淘寶富貴達三江,鹹鹹濕濕事千古不移真大生意!
Hamshop一詞直接,但鹹濕二字卻古惑刁鑽,就是中國各省普及中文也難以發揮出廣東話之啜核意淫趣味。雖然普通話大勢無可避免,廣東話也不見得需要趕盡殺絕,不單只立為非物質世界遺產,也應讓其活用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