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並沒有星球大戰,不過原來事隔三十多年後,電影中不少科技都開始逐步實現。到底《星戰》中的科技哪些可行又哪些不可行,便要問問物理博士、香港大學理學院講師陳志宏意見。
Q1:現實中可以做到光劍嗎?
光劍絕對可如刀劍般切割,只要使用到激光,激光夠強,熱力便可將物件熔化。但由於激光可射到無限遠,若想如電影般可控制長度就很難,加上要進行擋格,就要有硬度,現時科學未做得到。
Q2:激光槍可以射出五顏六色的激光嗎?
現在可做到紅、藍、綠、紫色的激光,肉眼是否看到就要看其密度,密度夠高,才可看到顏色的反射。「幻彩詠香江」都有紅色綠色激光,近年藍色紫色成本減低,相信未來很流行,容易見到。
Q3:曲速引擎可實現嗎?
曲速引擎的邏輯是將空間皺摺,透過將空間縮短令行走時間縮短。個人對此悲觀一點,從相對論上,知道有這種數學上的可能性,但如何集合這麼大能量,令空間扭曲?令人存疑。
Q4:戰艦上的防護網可以製作嗎?
看你防甚麼武器,如果防激光是有可能的。只要將空氣周圍的性質改變,例如在戰艦周圍加入氣體,然後將氣體離子化,氣體上的電子跟原子核都分離,這些等離子體可以消耗甚至反射光。但做防護網時,很可能將想見的光也擋着,防護網不但擋着武器,還會遮擋了你的視線。
Q5:現實中可以做到如電影般的全息投影嗎?
全息投影在現實生活中已有,但如電影投射三維影像還是發展中。現時要製作三維影像,多採用激光技術,就是將激光當成筆,在立體空間製作三維打印,但目前技術只能做到如方糖般細小。
Q6:可以做到C-3PO嗎?
C-3P0人工智能除了你跟它說話,懂得執行命令以外,還有自己的情緒判斷。現時的確有人做這方面的研究,最近在德國有科學家嘗試製作出一個機械人,叫它走向懸崖時,它會知道危險不安全,懂得拒絕。一個會懂得危險的機械人,正是建立更加完整人工智能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元素。
Q7:斷手後,可以換上跟未斷前一模一樣的義肢嗎?
電影中可以很完美地將手複製,現時要做到這種技術依然有距離,其中最關鍵是機械怎樣可以感受到人的神經或肌肉反應,現在始終未做到如此精細,機械臂只可以感受到剩餘前臂本身的肌肉活動,來嘗試猜測人類本身想郁動手指,又或拿起某些物件,暫時只可以做到這個地步。
記者:容逸富、馮永豪、韓繼聰
攝影:陳永威、鄧鴻欣
編輯:黃仲兒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