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筆者獲邀出席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第5屆亞洲足協運動醫學會議,與世界各地專家就最新訊息及相關研究作交流及討論。自1995年起,大會每5年舉辦一次,乃亞洲其中一個最高水平及最受重視的運動醫學學術會議。除以往最常討論課題,如禁藥的藥檢及創傷治療康復外,焦點亦放在預防運動創傷上,如正確熱身及緩和運動、11+的預防受傷運動最新發展及賽前詳細身體檢查的正確模式。
筆者發現不少發展比香港落後的亞洲國家,已經強制頂級聯賽的球會,為職業足球員在季前進行符合亞洲足協規格的身體檢查,包括詳細心臟檢查,以保障足球員身體健康。對於駐場醫療人員在進行急救及處理懷疑腦震盪個案上,亞洲足協亦加強指引及培訓。隨着越來越多青少年及女性參與足球運動,相關足球員的運動創傷、治療及預防方法也被廣泛討論。
在會上,歐洲足協的醫療代表發表自2001年至今長達15年的研究報告,參與研究的歐洲頂尖球會中,逾24隊乃出戰歐聯的球會,如曼聯、阿仙奴、車路士、拜仁、皇馬、巴塞。研究發現受傷數目、嚴重受傷比率及球員缺陣日數越少的球會,其國內聯賽的排名、每隊平均得分及歐洲足協的球會系數都會越高(球會系數間接反映球會在歐聯的成績)。這不是偶然的關係,也是得到科學統計數據的支持。可以回看前兩年英超曼城及車路士,對比阿仙奴及曼聯的受傷數據和季尾成績,或許會對研究結果更為認同。
要發展真正的職業足球,須具備多方面元素,歐洲足協的研究發現減少受傷與獲取好成績成正比,為足球教練及球會班主帶出了一個重要訊息。無論從成績還是球員健康出發,投放更多資源在預防受傷工作,重視運動醫學及科學應用,可能才是致勝之道。
隔周二刊出
撰文:香港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執行總監容樹恒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