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串流競爭大 Spotify研自動揀歌

音樂串流競爭大 
Spotify研自動揀歌

【專訪】
音樂串流服務今年大行其道,每個營運商嘗試推新功能吸客,例如李嘉誠透過維港投資有份入股的Spotify,正加快開發人工智能系統,亞洲區總裁Sunita Kaur表示,軟件可按用戶活動及過去聽過的樂曲類型,尋找合適歌曲,切合聽歌需要吸引新用戶。

排名落後KKBOX

今年本地音樂串流服務可謂「百花齊放」,主流服務商除Spotify外,亦有電盈(008)的MOOV、騰訊(700)的JOOX、Apple Music及KKBOX等多個平台。反映蘋果手機用戶付費量的應用程式(App)「暢銷排行」榜顯示,KKBOX、JOOX及Spotify分別排名第33、38及67名,但撇除手機遊戲後,三個音樂App的排名將升至第1、2及4名,可見本地用戶已逐漸接受付費收聽串流音樂。
然而,各大音樂App都是取得音樂播放授權後,再推出用戶訂閱服務。Sunita Kaur指出,Spotify已加大投資人工智能領域,以推出新功能吸引新用戶。例如「跑步歌單」可跟隨用戶跑步的節奏,揀選節拍相若的歌曲;而「每周新發現」,則按用戶過去一周聽歌的喜好,每逢周一推薦類似的歌曲供用戶收聽。
Sunita Kaur表示,公司又指創立8年半以來已向版權方付出30億美元(約234億港元),有助打擊盜版行業。近年國際樂壇天后Tayler Swift及Adele先後不願在串流音樂平台播放其歌曲,而後者新碟《25》更因而大賣。Sunita Kaur指公司尊重每個歌手的選擇,又指串流音樂逐漸流行,反而吸引樂迷願意付更高價錢購買黑膠唱片,帶動銷售額重拾增長。
雖然Spotify擁有7,500萬用戶,其中付費用戶約2,000萬,估值高達80億美元(約624億港元),但至今仍未錄得盈利。據外國媒體取得的Spotify去年業績,收入按年增加45%至10.8億元(歐元.下同),付費用戶收入9.83億元,佔Spotify總收入91%,而廣告收入則有9,880萬元。不過淨虧損由5,590萬元急增近2倍至1.62億元。

記者:胡仲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