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迅迅條路以後點行,係上天畀佢嘅考驗!」兩個月大時,因為一次發高燒,致腦細胞受損,迅迅從此手腳痙攣,現時迅迅已3歲半,去年暑期入讀特殊學校。其母說,雖然醫生預言迅迅一世要坐輪椅,但她深信只要悉心照顧兒子,奇蹟可能會出現,希望總有一天迅迅逐漸康復過來。
記者:陳達浩、劉秀蘭
過去一年多,迅迅得到「蘋果日報慈善基金」轉交讀者市民捐助的善款,得以進行中醫針灸治療,其母阿晴說,「佢依家手腳鬆咗,可以伸直,眼神可以跟到人,有返反應,又笑多咗。」她冀盼中醫治療能為迅迅帶來曙光,讓他慢慢學會自理能力。
阿晴和丈夫是做事很有計劃的人,婚前婚後事事都有商有量,按步就班。兩人於2000年在教會相識,拍拖8年儲得一筆錢,便供樓和結婚,婚後5年生兒育女。可是事事在計劃內,卻有些是未能在掌握之中。
兒子迅迅於2012年出生,出世時並無異樣,與一般嬰孩一樣。可是,命運在兩個月大時逆轉。阿晴說,當時迅迅突然發高燒,面色發紫,呼吸微弱,送院搶救救回一命,但自此手腳痙攣、目光呆滯,對光線無反應,經電腦掃描、抽脊髓化驗,加上磁力共振診斷,醫生指他因腦細胞受損、致腦萎縮和腦出血,阿晴夫婦聞言晴天霹靂,無法接受。
人總需要勇敢面對將來,兒子出事後,阿晴辭去文員工作,靠做舞蹈兼職導師的丈夫維持生活。現時迅迅未能說話,只能咿咿呀呀,腳亦無力不能站起身,而且手指彎曲,手腳僅可輕微郁動。現時他還要配戴腰封,固定脊骨。每日又要定時用腳托、綁帶,紮住手腳,讓其伸直,不致攣縮。
至於日常三餐由母親餵食粥仔,都是由阿晴負責照顧,她坦言感到吃力。不過,最安慰是迅迅於去年8月入讀特殊學校的肢體弱能班,她雖要做「跟得媽媽」,每朝9時至下午3時,一齊陪兒子上校車,一同上課、一同放學。另外,迅迅每星期有兩日要到盲人學校接受視力訓練,阿晴都全程陪同,忙得不可開交,但她不以為苦,因為這是為人母的責任。
阿晴引述醫生指,迅迅復元機會極微,但她深信兒子可以有更大進步,現時每日帶他到公園,希望有朝一日兒子能跟其他小孩一樣站起來跑、跳、踢球,「我好似好傻咁,希望佢見多呢啲畫面,會刺激到佢手腳郁動。」阿晴用心良苦,只為等待奇蹟的一日。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曾轉交善款協助「迅迅」支付中醫針灸費。「迅迅」的媽媽阿晴很感謝「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及善長對她一家的關顧及襄助,讓「迅迅」能改善病情。近日,關顧主任得悉「迅迅」的情況後,正協助他籌措善款支付其中醫費。盼善長慷慨解囊,助「迅迅」康復及健康成長。
「迅迅」暖流編號:C3664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基金facebook專頁: http://bit.ly/facebook_adcf
蘋果基金YouTube頻道: http://bit.ly/youtube_adcf
蘋果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如捐款至指定個案,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捐款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蘋果日報》亦捐出1%盈利予基金,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受惠人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捐款人意願,把善款送交指定受惠人。然而個別受惠人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繫,甚或受惠人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