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議的本世紀限溫目標:比工業革命前上升1.5℃、不多於2℃,被質疑無助紓緩氣候暖化惡果,但有分析建議與其將目標視為解決辦法,倒不如視為推手,特別是能源及科技企業變革這方面。
由依賴化石能源轉為利用再生能源,這個趨勢其實早已出現,問題在於協議能否注入動力。氣候變化機構投資者組織(IIGCC)行政總裁普法伊弗爾形容,協議「向商家及投資者傳遞非常強的訊息,就是要達致限溫目標,未來方向只有一個……現在歐洲投資者可有更大信心應付高碳排放的風險,並研究低碳轉型帶來的機遇」。此外,科學家已提醒要限溫達標,移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是不二法門,即要用上「負排放」技術。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所長舍恩胡貝爾認為,「要氣候穩定,碳排放量須在2030年前開始下降,到2050年後更要盡快消除,生物能源、碳收集及儲存以至植樹等技術固然重要,但移除二氧化碳始終是關鍵」,協議能否催化「負排放」技術是未來關注點。
美國《華盛頓郵報》/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