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局之所以令人厭惡,係一班業餘政客亂搞一通,連以前班局長都睇唔過眼。吳克儉做咗三年半仲未識做局長,肯定係政府內部管治出了大問題。TSA爭議本屬政策執行出現偏差,如果孫明揚做局長年代,未鬧大就已經同教協、大型辦學團體摸底,用政策及政治手段令學校就範取消操練,拆彈過程低調、快速。這種手法乃港英年代政務官訓練,目標為本,唔會政治掛帥,因為他們知道政府決策沒有公眾授權,認受性來自「政通人和」。
誤判形勢令局面不可收拾
吳克儉之所以後知後覺,並非佢智商特別低,因為即使佢IQ零蛋,每日政府早禱會上,各司局長都會討論要應對的事項,由政務司司長去責成執行。TSA一開始就被定性為泛民區選政治議題,所以班官先可以寸爆,視而不見,理得班家長嘈到拆天,費事益泛民,睬你都儍。亦因此令吳克儉更加肆無忌憚,因為後面有人撐腰,以「私人理由」去日本賞紅葉、食放題、睇制服學生,都唔出席立法會公聽會。但TSA在中產父母眼中係苛政,根本同泛民區選冇關,相反泛民借TSA抽水就真。而公眾眼中見到就係一個尸位素餐,月𢭃三十多萬而不理學生死活的問責局長。到形勢惡化,連建制派議員也受壓,李慧琼被指摘推個女落火坑,民建聯「做媒」女學生被踢爆後,先至諗計拆彈。𠵱家由局長出信畀學校,警告要取消聖誕及新年假期補課操練,就更加可笑。
一個問責官員要思考的政治問題,係TSA終局想點,如果End Game未諗通,就忽然扮勇武,好容易出事。如果最終係作微調,改為抽樣、或評分不公佈而非撤銷,就要管理好公眾期望。第二個問題係以局長權威去壓學校,小心適得其反,一來局長根本就冇權威可言,假期後學校照樣操練,或陽奉陰違,傳媒總會找到個案,證明局長無能。正確做法應該同時宣佈暫停一年,等候檢討結果。𠵱家半桶水,兩頭唔到岸。
同樣蘇錦樑處理網絡23條,所犯錯誤一模一樣,先係傲慢,又誤以為屬泛民玩嘢行為,到市民逼到泛民議員集體拉布,先至認真去處理。而最大鑊係現屆政府公信力持續低迷,問責官員亦欠政治能力面對公眾,值得留意是常秘政務官集體消失,教育局及商經局兩個常任秘書長無影,任得兩位蛋散局長出醜。
其實𠵱家政治玩法經已改變晒,任何一班素人唔使經政黨、外國勢力或是港台《蘋果》聯手策動,只要抓到矛盾點及時機,就可以發起「維權」行動,相反政客不論泛民、建制、政府均落後於形勢,2017政改爭議演化成79日佔領運動,已經係最佳例證,連三子都無法帶領及終止素人行動。可憐689及其背後勢力,仲停留在1989年6月4日,以教協、支聯會及民主黨為重點打擊封殺對象,最終只會不斷誤判,而管治更江河日下。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