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零售寒流襲港,多個名牌先後劈價「吸客」,在內地豪客已一去不返的憂慮下,有人形容本港作為品牌重要「戰略據點」的角色,已經走到盡頭,未來將出現大規模關店潮。然而,曾擔任卡地亞、歷峰集團高層、現為行業市場推廣顧問公司The Consortium的合夥人Francis Gouten則認為「名牌未死」(Luxury is not dead),不少品牌仍會以香港作為進軍亞洲的首選。
記者:江靖然
行業市場推廣顧問公司The Consortium的合夥人Francis Gouten認為,過去多年不少名牌在香港及中國高速發展,業界嚐到不少甜頭,現時兩地市場放緩,只是把行業「帶回正常狀態」(bring it back to normal)。
法制健全 手續簡單
他表示,有奢侈品牌在短短數年間在中國開設大量分店,惟未意識到市場已出現變化,不少內地人已懂得直接去歐洲旅遊兼「買平貨」,加上內地打貪,令行業面對挑戰。
Gouten表示,儘管近期本港零售市道不佳,內地「豪客」減少,但仍有不少外國品牌欲進軍亞洲市場,並視香港為開展業務的首選,更甚於內地一線城市。
他稱香港法制健全,開設公司手續相對簡單,加上市場成熟,在國際上知名度較高,對品牌來說仍具吸引力。不過,The Consortium另一合夥人Steven Altman亦補充,本港舖租高昂,尤以商場為甚,一般都不願意減租,故品牌擴展業務時會比較困難。
對於法國奢侈品集團LVMH近日開始在內地大舉關舖,Gouten形容這是一個「好決定」,既然零售市場已出現轉變,名牌亦應適時調整,「現在是一個重生(Rebirth)的起步」。
批評產品欠獨特性
雖然區內零售市道顯著回落,Gouten偏偏選擇此時與另外三名合夥人,創立市場推廣顧問公司The Consortium。
Altman表示,公司現時的客戶不只一些從未踏足亞洲市場的企業,就連已經發展多年的知名品牌,都會向他們尋求諮詢服務。他指出,不少品牌的產品越來越欠缺獨特之處,「只要你遮蓋他們店舖的名牌,就會以為所賣的產品都是一樣」。
Altman認為,今時今日消費者追求奢華的同時,亦非常注重售後服務及刺激感,「他們(品牌)忽視了形象的重要性,難以讓顧客有獨一無二的感覺」。Gouten補充,作為一個奢侈品牌,並不代表一定要放棄大眾化客路,惟強調應把不同消費者分割開,了解各自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