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氣候變化大會失敗,令人相信達成全球性氣候協議是遙不可及的事,沒料到才6年後就成功,全球兩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和美國的政策和雙邊關係改變是關鍵。
近年科學研究證實氣候變化早期的影響已開始遍及全球。即使科學家曾警告氣候變化是未來世代要面對的問題,最新科學研究報告卻證實,破壞已開始,美國邁阿密市水浸、中國部份地區出現旱情或食水不足都是足證,令各國不得不正視。
很多國家的談判員都認為,達致今次協議的一個關鍵時刻,是去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制訂新環保法例,旨在削減國內燃煤發電廠製造的溫室氣體污染。與此同時,中國面對國內燃煤發電廠導致空氣污染的嚴峻批評,促使國家主席習近平採取措施減少使用煤。
去年11月,奧巴馬訪華期間,跟習近平一同宣佈會合力削減國內溫室氣體排放量。這次突破性宣佈,為達致今次巴黎協議鋪了路。
中、美國官員都放下之前的分歧,讚揚協議達定。美國國務卿克里指「全球達成一項協議,足以讓我們為我們的行星拓展新路徑。」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亦指,「縱使協議並不完美,有改善空間,但這不足以阻礙我們踏出這歷史性一步」。
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