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舖場吉舖多人流少

劏舖場吉舖多人流少

【本報訊】李婆婆的報攤與地皇廣場只是一面玻璃牆之隔,廣場計劃將玻璃牆,改裝為廣告燈箱。地皇廣場樓高三層,約有230個舖位,商場主要售賣精品、模型等,也有美甲等服務。但昨中午時分,人流稀少,不少店舖仍未開門,也有不少吉舖,十分冷清。
荃灣大河道的地皇廣場,多年來一直以食肆為主。翻查資料,地皇廣場原業主為資深投資者尹柏權,他2012年底以4.1億元買入地皇廣場,其後劏開230個舖位出售,每個舖位實用面積介乎26至87平方呎,當時定價232.9萬至738萬元,由於價碼細當時吸引大批住宅投資者、創業人士入市。

生意一直慘淡

尹柏權同年也在同區另一位置,現名為「荃立方」的商場,當年以4.85億元買入,拆售約200個舖位,套約5.5億元,賬面賺約6,500萬元,故尹有「劏場大王」之稱。但兩個商場拆成「劏舖」後,商場欠缺宣傳,加上人流不多,生意一直慘淡。有不願意上鏡的店主說:「嗰時見佢個價咁平咪諗住創業,但點知生意咁差,啲人都唔行上來,𠵱家商場仲逼走報檔,觀感都差晒,仲邊有人幫襯?」
■記者譚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