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生回家 - 陳惜姿

灣生回家 - 陳惜姿

李怡先生早前在港台「一分鐘閱讀」介紹了日本人田中實加所著《灣生回家》,中大圖書館排隊輪候此書的人絡繹不絕,借書時間比一般短很多,我要抓緊時間看才行。
上次看過齊邦媛老師的《巨流河》,她於1947年抗戰結束後從中國到台灣,《灣生回家》恰好是記載日本人在1946年離開台灣前的日子,一來一去,剛好接上了。這個熟悉的小島,原來有這些歷史殘跡,每看一頁,都有驚喜。
甲午戰爭後,根據《馬關條約》,日皇於1895年接收台灣,大量日人移民台灣,尤其在花蓮、台東一帶,遷居來台的有高官貴族,也有在日本生存不下去的百姓、藝妓和妓女。
這些移民熬過瘧疾、黑水病,還要面對剽悍的原住民、堅守民族意識的台灣人。所謂「灣生」,就是生在台灣的日本人。他們以為在台灣落地生根,誰知日本在二戰戰敗,國民政府把他們通通趕走。灣生匆忙收拾家當,財產被沒收,換來一紙「領受書」(收據)。他們以為是暫時遣返,一心等待回台領回財產,誰知這是不歸路,一別成了永訣。
打開google map,鍵入花蓮吉野村,找不到什麼。當年日人在花蓮阿美族人聚居的七腳川落腳,日人改名為吉野村,國民政府接管後,再更名為吉安鄉。鍵入花蓮吉安,找到慶修院,那是一所日式寺廟,是灣生在台留下所餘無幾的足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