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散播大腸桿菌

可散播大腸桿菌

【本報訊】立法會發生會議室有疑似糞便事件,可說是「屎上首次」。不少細菌或病毒可透過糞便傳播,如大腸桿菌及諾如病毒。有醫生稱,用手接觸含有細菌或病毒的糞便,然後將手放入口,或糞便污染有傷口的皮膚才有機會受感染。
香港醫學會會董蔡堅醫生表示,正常人的糞便可含有大腸桿菌,而感染諾如病毒病人,其糞便可含有諾如病毒。若有人用手接觸有關糞便後,再將手放入口才有機會受感染。沾有糞便的地方需用清潔劑或消毒藥水清潔,但不需整間會議室消毒。

食衞局:未清楚是甚麼

署理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相信立會正進行調查會議室有疑似糞便事件,現時仍未清楚是甚麼物質,難以評論有甚麼傳染病風險。她相信立法會會保持會議廳清潔,讓議員安心議事。資料顯示,除大腸桿菌及諾如病毒外,其他傳染病也可以透過糞便傳播。如可引致手足口病的EV71腸病毒,接觸EV71腸病毒患者的糞便有機會受感染。動物糞便也可傳播疾病,如直接接觸含有漢坦病毒的老鼠糞便,再觸摸口或鼻,有機會受感染。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