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斥限升溫空談

科學家斥限升溫空談

巴黎氣候峯會的協議草案千呼萬喚始出來,雖然當中有關全球限溫目標及溫室氣體排放等項目比前有所進展,但科學家批評目標仍然訂得過低,而且以當前的安排仍然難以達到。
由五位氣候科學家組成的專家小組前天回應上周四晚公開的協議草案第二稿,指設定全球升溫「遠低於2℃,力爭控制在1.5℃內」,可說只是口惠。
先別說以會前各國自行提出的減排水平其實連「低於2℃」目標也做不到、反而會變成升溫2.7℃至3.7℃這一點,專家指若要「控制升溫在1.5℃內」,更要碳排放立刻封頂,2050年前將人為釋放二氧化碳的水平減至零;草案卻只是籠統地表示要在「本世紀下半」達到「溫室氣體排放中和」。
專家指要中和溫室氣體排放,若不能迅速大舉改用清潔能源,將排放量減少至可以靠自然機制即植物及海洋吸收的水平,就得透過開發使用現時仍未成熟兼昂貴的碳捕捉與儲存技術去達到。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格拉布「潑冷水」指,要如此短時間改用昂貴的清潔能源,在民主社會可說沒可能發生。

不談航海航空排放 被指倒退

科學家亦指草案甚至剔除討論航海及航空的碳排放問題,可以說是比2009年哥本哈根協議倒退。
另外,草案中提到各國2018年在協議實行前覆檢減排計劃,之後每五年評估排放量和目標,首次檢算排放量要2023年才實行,科學家認為太遲,因為按目前排放量,2020年地球氣溫將已比工業革命前水平高出逾1.5℃。
美國《華爾街日報》/英國《每日電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