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建議在交通擠塞最嚴重的中環實施電子道路收費,平日早上7時至晚上8時駕車經過區內電子收費點便自動扣錢。具體收費水平及收費方式會諮詢公眾3個月,及聘請顧問參考外國經驗後,才訂出方案,而電子道路收費涉及的私隱問題亦會徵詢私隱專員公署意見。
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昨表示,過去30年政府曾先後3次研究電子道路收費,到現今技術已成熟,外國推行電子道路收費後證實交通流量可減少一成半,所以「問題不是會不會推行,問題是how(如何)」。中環繁忙時段車速低至每小時約十公里,只比步行略快。而在2017年之後,中環灣仔繞道通車,不想被收費的車輛便有替代道路。至於推行時間表,要視乎社會反應。
影車牌或涉私隱問題
據電子道路收費先導計劃諮詢文件指出,政府初步想在金鐘政府總部至上環信德中心範圍內,劃設道路收費區。收費的合理時間將是星期一至五早上7時至晚上8時,星期六早上8時至晚上8時,假期不收費。緊急車輛可獲豁免收費,但巴士、的士及中環居民應否豁免則需研究。
諮詢文件又比較了新加坡、倫敦及瑞典哥德堡的電子道路收費。倫敦是區域為本,即繳費一次即可在同一天內任意進出收費區而不用繳費,較方便,但進入區內短時間與長時間在區內都被徵收相同費用,並不公平。新加坡與哥德堡則採用周界為本,即車輛每次駛經收費區邊界的收費點都需收費,這方式可彈性地不同時段不同收費,亦更符合用者自付原則。
收費技術主要有兩類,一是用自動車牌識別系統拍下所有進入收費區車輛的車牌,無預先網上繳費的車輛會被罰款,但拍攝車牌可能引起私隱問題。另一類是在路邊裝短距離微波通訊系統,並在車上裝預繳卡,經過收費點便自動扣錢,扣不到錢才會拍下車牌追收罰款。政府會就電子道路收費涉及的私隱問題諮詢私隱署。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田北辰支持電子道路收費,但擔心會變相鼓勵已付費司機逗留收費區內,建議按逗留時間收費。
■記者麥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