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影人影事】
十年,可以是念念不忘,一齣羅生門重翻舊案;十年,亦可以帶來人事幾番新,面目全非大變天,放諸香港,未來十年後,又會是如何境況?從2015年走到2025年,有人堅信世界末日會降臨;亦有人懼怕香港會陸沉,憂心未到2047年,已經提早淪陷;不過亦有人樂觀積極、阿Q精神,認為現時香港已經衰到貼地,相信十年後可從谷底反彈。未來的香港,2015 亞洲電影節推介電影《十年》也許能為你帶來啟示,加上幾個真.香港人的所思所想,譜出香港未來十年狂想曲。不過驟耳聽來,這似乎是首赤色哀歌,我們會選擇掩耳盜鈴,抑或力爭編曲改詞的自由?
《十年》導演周冠威:「唔想見到荒謬嘅將來,就要坐言起行,唔好等到為時已晚先後悔。」
《十年》由五個七、八、九十後導演擔大旗,各自將十年後幻想搬上大銀幕。無獨有偶,五個故事均散發濃濃哀愁,光影之中盡顯灰暗、心寒、以及未如人意的無奈,令人揪心,對照當下,其實一切有迹可尋。導演之一伍嘉良說:「我們嘅故事好似去到好盡,將一個睇落好似好荒謬嘅將來,放在觀眾面前,但其實回想番香港呢幾年,不單只政治,就連關乎民生嘅事,都荒謬如日常,例如鉛水事件、TSA。」當下,整個社會游離於掙扎與樽頸,「抗爭唔係未試過,又唔係冇反對聲音,又成日拉布同剪布,但點解現實仲係咁令人失望。」電影以沉重方式表達,是五位導演的默契,亦是對現況的無可奈何。另一導演周冠威直言:「香港要搵出路,係需要承認絕望及困局,承認呢個世界很反智、很荒謬,如果只係識自欺欺人,何來講轉變呢?」眼見政制與民生雙雙陷入困局,他們盼作品能引起反思共鳴,「唔想見到荒謬嘅將來,就要坐言起行,唔好等到為時已晚先後悔。」但時代風雨飄搖,絕望之中可見曙光?他們心灰之中仍存信念,「為時未晚應該是一種常抱態度,不過點樣解決,就留番畀大家思考。」導演黃飛鵬亦說:「正如很多其他導演所言,十年有好多嘢會變,但我最怕係我哋坐喺度不變,人心不變,咁所有嘢都無法改變。」
文學講師歐陽偉豪:「最怕十年後,連落街買份報紙都要用普通話,又好怕一街高樓大廈嘅招牌全部都係用殘體字。」
人稱Ben Sir的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歐陽偉豪,平日古靈精怪,曾在大台公仔箱扮鬼扮馬笑談廣東話,謝絕古板嚴肅,全因希望成功將中文帶「入屋」,但當字海也漸被染紅,廣東話及繁體字險失主場時,Ben Sir 嘆喟:「最怕十年後,連落街買份報紙都要用普通話,又好怕一街高樓大廈嘅招牌全部都係用殘體字……唔想變成咁,但中港融合,十年後究竟仲有幾多香港人講廣東話,寫繁體字呢?」身為中文人,對於近年糾纏不休的繁簡之爭,他尤其金睛火眼,早前香港大學的語言研究報告,開宗明義鼓勵港府推廣普通話,更令他火燒心,「個報告話三成人識簡體字,所以要學普通話。個問題係,究竟三成係為之多定少呢?到時全個城市嘅影像都變晒簡體字,又係咪我哋需要㗎呢?」
十年雖未到,但粵普攻防戰已經殺埋身,普教中強勢硬着陸,港府不承認廣東話是法定語言,要守住這條本土陣線,Ben Sir大嘆唔係得個講字,「成日都話要撐廣東話,唔好再淨係嗌口號啦,行動先係最實際!」他認為,港人與其死守,不如趁有氣有力時,將廣東話與更多文化事業互相緊扣,提升地位,「改變唔到外在環境,就要識得爭氣。」話雖如此,現實卻是鐵一般的無情,本土電影在合拍片的洪流裏逐漸淹沒、娛樂圈只剩下日韓星、本地薑在主場也要靠邊站、撈電視汁也要靠大陸進口,廣東話豈非要舉定白旗,投降認輸?佢話未必咁絕望,港人是醒目仔女,活用廣東話至極,名人棟篤笑、talk show場場爆滿,觀眾笑到開巷,正因廣府話夠核啜抵死;他又認為YouTuber等網絡紅人,掌握數百萬點擊率,絕對堅揪,更可以穩住廣東話半邊天,「好多YouTuber爆紅、上位,都係妙用廣東話搞gag講笑,邊有講普通話嘅YouTuber成功彈出吖?」慶幸網絡之大,存活一絲空間,讓正宗本土出品氣昂抬頭。
他又忽發奇想,提出一個惡搞考評局的絕世好橋,號召已上岸的大學生集體挑機,報考文憑試(DSE)通識科,並以廣東話及口語作答,擺明車馬衝擊考試制度,「同樣嘅作答內容,你寫『我的書』我寫『我嘅書』,會唔會都拎到5**呢?」這個玩味十足的念頭,未必撼動到教育高牆,但至少能夠製造新聞輿論,甚或可藉此強迫政府表態,「想睇吓廣東話可唔可以登上考評局同教育局嘅大雅之堂,通識科又唔係考語文能力,如果寫廣東話會扣分,咁理據係喺邊度呢?」
自己語言自己救,他認為要捍衞廣東話,並非進入瀕死狀態,才來急急搶救,「就算十年後冇事,港人都要keep住做嘢,傳承呢種文化。」十年人事幾番新,中港融合,港紙變人仔唔係冇可能,但廣東話源遠流長,「如果連呢種文化都冇埋,到時香港真係面目全非!」他渴望港人企硬,堅守底線,莫讓這個噩夢實現。
惹火烈女翁靜晶:「十年之後,新界會變成連接中港的金融中心,成個香港則變成科技世界,冇晒人情味。」
翁靜晶(Mary),做過演員,見盡風花雪月,跳出大染缸後,走進保險及法律界,性格直腸直肚,有嗰句講嗰句,堪稱惹火烈女,近年其不平則鳴個性越見鮮明,替亡夫劉家良向邵氏追花紅、出律師信cut有線、聲討強國人在迪士尼打尖,句句到肉,吃花生網民冇不拍爛手掌,她近月更智破定慧寺糊塗賬,揭發尼姑和尚假結婚,驚險又離奇。搵佢聯想十年後香港景象,想必火花四濺,估不到在訪問中,卻是負面能量滿瀉。
十年想像,無窮無盡,但她不看好前景,更直言不予厚望,全因沒有最差,只有更差,現時本港衣食住行樣樣令人憂心,飲啖水、食豬肉都要提心吊膽,搵屋住則猶如揸頸就命。中港加速融合,香港人與新香港人界線日漸模糊,她腦海中,十年之後,新界會變為連接中港的金融中心,成個香港則變成科技世界,冇晒人情味。香港將經歷經濟洗牌,新界鄉郊遍野不再,小店壽終正寢,換來條條步行購物街,「睇吓大陸需求係啲乜,如果係尿片,就一街都係賣尿片。」大時代變更,尤其面對大陸的一聲令下,逐步赤化難以逆轉,「講到明五十年不變啫,但唔係永恆不變,香港只係中國其中一個城市,冇可能國中有國,係好欷歔,但都冇辦法。」
有些事情,即使着急,也無能為力,但她認為,走歪路的教育風氣尚來得及改變。十年之後,走進科技智能大同,Mary認為,小孩子活在再沒有手寫字的世界,「但考試仲係需要手寫,結果個個寫得極慢,明明識答都唔識寫,分分鐘考到一半已經手抽筋。」孩子被科技主宰生活,「唔會相信以前係冇電腦,唔會識得去圖書館用索書號搵書,唔會識得透爐撻火,一切都係手到拿來。快樂童年亦被掏空,家長催谷變本加厲,眼見現時八歲姪女課外活動多不勝數,她嘆為觀止,亦滴晒汗,「十年之後,小朋友可能不只要十項全能,仲要二十項全能,個個細路仔變晒家長捉棋博弈工具。」能否臨崖勒馬,關鍵在於當刻可否將劇本改寫,不過她不甚樂觀,「想預見未來,睇番歷史就知道,除非𠵱家有重大改變,否則都冇理由會覺得十年之後會有乜嘢憧憬。」同是香港人的你,又點睇呢?
《十年》5個導演 5個香港故事
真.香港人真悲觀
十年後香港會變成點?
最唔想香港變成點?
導演:郭臻、黃飛鵬、歐文傑、周冠威、伍嘉良
演員:廖啟智、陳彼得、吳肇軒、周家怡等
片長:103分鐘
級數:2B
放映日期:12月12-16日(每日1場,已爆滿)及12月17-20日(每日6場)
放映戲院:百老匯電影中心
《十年》劇照由攝影師Andy Wong 拍攝
記者:陳淑霞
攝影:楊錦文
編輯:謝慧珊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