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街市6億活化被指交行貨

中環街市6億活化被指交行貨

【本報訊】擾攘多年的中環街市活化項目,市建局昨公佈最新簡約版活化方案,項目成本由15億減至6億元。市建局指中環街市活化後將反璞歸真,棄用原有天台玻璃結構的漂浮綠洲設計,只保留街市立面、主樓梯及街市檔口;另拆掉皇后大道中地下公廁,改建為小廣場,連同街市內中庭,提供約千平方米公共空間,最快2020年完工。
近80年歷史、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中環街市,活化過程一波三折。市建局今年9月放棄經公眾諮詢、由建築師吳永順團隊設計的漂浮綠洲方案, 採用只需6億元的簡約版方案。市建局昨向城規會提交最新規劃許可申請,建議修葺中環街市主結構、保留包浩斯建築風格的立面、街市內的中庭,及最少6至7個街市檔位。
中環街市過去10多年沒翻新維修,鋼筋生銹外露,水泥剝落。市建局規劃及設計總監馬昭智形容鋼筋已「骨質疏鬆」,笑言荒廢程度「可以做War Game場」。他稱復修困難,需將水泥加厚,重整鋼筋。

拆廁所增公共空間

馬形容最新活化方案是將中環街市反璞歸真,將現時皇后大道中的公廁清拆,改建為300平方米的小廣場及公共空間。但他指中環街市因結構問題,天台承托力不符建築條例要求,活化後不會開放。活化後會提供餐飲、文娛及綠化設施,24小時開放,馬強調不會有名店進駐。最快明年動工,2020至21年度開放。
建築師學會本地事務部主席何文堯指,市建局最新活化方案,交行貨及「混吉」,浪費大量社會資源進行諮詢。
■記者譚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