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高鐵超支近三成,令工程的經濟內部回報率(Economic Internal Rate of Return,EIRR)大跌至4%。有經濟學者指出,EIRR是計算大型基建可能帶來的收益,扣除成本及通脹等因素後的淨收入回報率,一般會以20年期計算,他質疑政府以50年計算或為「拉高」回報率。
政府於2009年指高鐵經濟內部回報率為5至7%,是按建造期起50年營運期內,項目經濟效益減去建築和營運成本的淨收益回報率計算。
中大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指,經濟內部回報率主要計算可量化的收入,如乘客量估計及車票收入等,但高鐵帶來的社會效益無法計算在內,而回報率以20年期計算較合理,「50年變化太大,通脹幾多好難估」。
三跑回報率僅3%
政府曾評估多項大型基建回報率,按2008年工程價格計算,港珠澳大橋回報率為8.8%、南港島綫(東段)有9%,機管局在2011年曾評估三跑內部回報率僅3%,被批回報率低,故今年拒公開最新回報率。
■記者鍾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