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味重嚐】又有冬菇亭消失 再來追憶那些年
1985年落成的大埔富善邨,由領展(前稱領匯)管理的兩座冬菇亭,新舊格局出現在同一空間上。新式冬菇亭約六年前由商戶自費翻新,把以往四格打通成一個舖位,整個工程花費約200萬元。另一座舊式冬菇亭只剩下合華咖啡小食一家,賣的雖是簡單粥粉麵飯,卻是不少大埔街坊的好去處。不過,合華將於12月15日(星期二)結業,承載「屋邨友」記憶的舊式冬菇亭又少一個。想追尋昔日屋邨的生活體驗,還有這些選擇。

在1980年落成的大埔富善邨,新舊冬菇亭並置,形成明顯對比。

合華是不少大埔街坊的好去處,將於12月15日(周二)結業。

在冬菇亭也可以悠閒嘆茶吃點心。1977年落成的南山邨,其冬菇亭是少見並非以「冬菇」為設計樣辦,一亭分為六檔。位於南山邨的嚐滿粥本身是一間粥檔,主打黃沙豬膶粥,後來兼賣點心,點心即叫即蒸,雖然要等上15分鐘,但質素不俗。嚐滿粥,南山邨熟食檔8號舖

位於沙田的沙角邨和博康邨是八十年代落成的公共屋邨,其冬菇亭是全港屋邨中規模最大之一,除了小炒,還有自助火鍋及燒烤。其中位於博康邨的隱世貳館,在元朗洪水橋起家,提供重慶串燒,以平價見稱,約有50款串燒選擇。另有海鮮供應,每日下午老闆到街市入貨,推介是足10吋長的大虎蝦,一燒便爆膏,保證新鮮。隱世貳館,博康邨熟食檔8號舖

元朗有兩組冬菇亭,位於建業街的熟食中心,一座冬菇亭便拆分三檔。一檔賣粥,一檔賣燒味,還有一檔賣碟頭飯。店子只做午市,日賣百多斤豬扒,別小覷這碟頭飯,是兩大件連骨豬扒,每塊大如一隻半手掌,以糖及紹酒等自製豉汁調味,拌以焦糖般的甜香,鄧達智曾以「一再回頭」形容它。成記茶寮,建業街熟食檔C8號舖
記者:何嘉茵
攝影:劉永發、許先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