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鷹不褪羽,哪能得高飛?(資深對沖基金經理 錢志健) - 錢志健

孤鷹不褪羽,哪能得高飛?
(資深對沖基金經理 錢志健) - 錢志健

2015快將完結,在此也作政經民生總結。香港人並不快樂,樓價乾升冇成交,買樓置業計劃已經和現實脫節。衣食住行本來是基本要求,現在變得艱難。政治與經濟難以分割,霸權「生劏」港人,尋求最大利潤。既得利益者未來30年在香港不斷「換馬」,取而代之便是新香港特權人士,有多少會捍衞香港以往的核心價值?
數天前以八卦心態在灣仔看樓盤。實用面積不足1,100平方呎單位,是為「豪裝」高座示範單位,40樓居高臨下看180度維多利亞港靚景,建議價四千多萬。經紀告知,這個新建造豪華樓盤有一千多戶住客,全部「向上發展」。誰會買這些「超筍」樓盤?某程度上,普通香港人就拿不出四千萬去買千呎樓,需要「排洪資金」南下扎市。內地資金「強搶」北美大城市地產,而中國人成為美國住宅地產(residential real estate)最大買家也已是舊聞。

年輕人缺上游機會

和一公務員朋友談到現在香港的處境,他尷尬地說:「多謝2003年沙士,不足400萬可以買到過千呎的單位,現在樓也供斷,無債一身輕。」當然,仁兄不是「發死人財」,只是當時置業有慾望。時移世易,香港八十後、九十後憤怒了,看不到像上一代的「疑似」上游力:由底做起,克勤克儉便可有個安樂窩。「住細啲」真的越住越細,用四百萬元「超筍價」買到200呎實用面積的紅磡「特色」新樓盤。其實安居樂業,這訴求也算卑微,就算所謂的金融才俊在香港「上樓」也感艱難無奈,一些更想尋求香港以外的生活方式。去或留,也成為近期的熱門話題。
以往,七、八十年代的力爭上游,不少是普通打工仔變了中產;經歷了八九六四、九七前後,如不過度貪婪,炒股炒樓或可以致短暫小富,也有一些過度槓桿弄致一敗塗地。說真的,大部份港人沒有太大政治理想,如影帝發哥所說,「搵食」便是香港人的核心價值。梁特自2012年七一上場後,香港社會變得更分化,並非他所指的只有香港營。九七回歸後,香港現今踏入「淪陷版本」。教育局長要小學雞「硬食」TSA,高官自家子女送到國際學校作「對沖」;港府施政沒有認受性,一撮溫和及政治冷感的市民選擇上街遊行抗爭;和平示威,最終得到粗暴對待,變成是你我不認識的香港。2014年雨傘運動後不少人心仍未冷,因為他們不想香港的未來加速沉淪。本年快到尾聲,究竟我們的終極目標,是爭取甚麼?除了真普選,我相信是相對的公平競爭吧,沒有Fair Play,香港便沒有價值。
最後,返回香港投資面。日本野村證券預計2016年亞洲(日本除外)的GDP增長跌到5.7%,一些分析師更指中國會硬着陸。金融市場會否變得更加波動?其實有危也有機,很視乎策略,更要沉着面對,希望有投資回報。沒錯,香港變得更艱難。其實百丈紅塵中,只要我們有勇氣,無懼各種風風雨雨,艱辛過後前面的風光自然精采。正如孤鷹不褪羽,哪能得高飛?我相信香港人,依然會繼續堅持!

錢志健
資深對沖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