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陀地驅魔人》陀地也有好功夫 - 仰止

蘋影話:《陀地驅魔人》
陀地也有好功夫 - 仰止

中國的鬼故事都講歷史,因果關係緊緊地扣在這個類型上。張家輝似乎特別喜歡這種舊式的鬼古,好像從古老的陰暗角落裏,永遠存在過去的冤魂。《陀地驅魔人》是他做導演的第二部鬼片,這回電影裏鬼的歷史被延後至較近的七十年代,但仍然充滿了真正的陀地風味,來自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情懷,鬼魂一般糾纏在張家輝的電影中,如果以年齡計,張家輝起碼後我們一至兩代,為甚麼他們跟我們一樣有同樣的年代懷舊?實在是我很有興趣想知道的,是中產階級對過去艱困童年的陰影?還是它有一份我們都可感覺到的情懷,或者美學的感觸?
郭富城在新片的造型告訴我們,我們如今的電影主角以年長為榮,白色的頭髮和鬍子,令我們的角色隨着電影的懷舊,產生了圖騰。我覺得這部電影內張家輝全白髮的造型,和郭富城的造型,有點《花樣年華》像那些色彩繽紛的旗袍,只是大家追求的階級感覺不同,其作為一種時代的圖騰之一。
大概只有張家輝能拍出這麼陀地的味道,又能夠保持商業電影的華麗,像掛在牆上美麗的古老徙置圖片。電影不只是外表很陀地,故事中的人物也足夠陀地味道,只有香港人,只有明白低下階層生活的人,才拍得出那份感覺。就以張家輝這個驅魔人角色7歲時跟母親搬進去的那間鬼屋,極重的六、七十年代佈置,但比較陰沉打燈的方法不是要顯示這間屋的美,而是要那種華麗而保持古老凶宅的氣氛。
單親孩子的故事,將父系擺在奸陰的地方。正如電影內所述,即使是親人都不能夠完全相信,親族帶來的童年陰影,到後來全由女性來解決,父親只會盲目地想報仇。而現實生活主角的兩個老友不是沒有義氣的黑社會兄弟,便是儍兮兮的茶餐廳老闆之子。
那個人鬼戀的故事,張家輝有神來之筆,竟然拍得像現實生活般,消除了人和鬼之間的分隔,只是到最後還是逃不過老土的分離對白。也許這樣才夠陀地吧?張家輝有很大的進步,繼續努力!
撰文: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