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被當係強國土豪台灣人遊日唔願開聲

怕被當係強國土豪
台灣人遊日唔願開聲

台灣人出遊,最忌被認作中國人?日本《產經新聞》一篇以「被認作中國人會很懊惱,來日觀光變得靜默......爆買的背後,看見中台深溝」的文章,就完全道盡了灣旅客這種心態。

報道指,當「爆買」一詞奪下2015年的日本流行語大獎,反映的是日本到處都能見到大肆採購的中國觀光客;同一時刻,旅日的台灣遊客卻變得沉默,同樣說中文,說話時盡量壓低音量,因為「討厭被誤認成中國人」。而11月在新加坡的「習馬會」後,台灣民間「不想被混為一談」的情緒更強烈。

一對60歲左右的台灣夫婦,跟團到日本關西10日遊,他們表示,剛到時還會說中文,但之後在觀光景點、百貨商場、旅館的大廳等地交談情形就變少了,聊天時會注意音量,周圍的人聽得到就好。「不想被當中國人,不然感覺好像會被伴手禮店的店員看輕。一注意到這一點,全團的言行風格就一致了。」這對夫妻說。

不只台灣旅行團如此,自由行的台灣人也變得低調。一對70歲的夫妻,在大阪心齋橋的咖啡店並肩坐着,耳語似地交談,音調特別輕。他們此行是來名古屋探訪留學的女兒,並順道旅遊,「我們每年都會來日本玩,今年女兒特別交代我們,說中國觀光客大增,在人前盡量不要講中文。」

《產經新聞》分析,去年訪日的外國人中,台灣人第一名佔283萬人,中國241萬人居第三;但今年1至10月的統計情形顯示,中國人倍增達428萬人,台灣人居第三位311萬人。今年兩岸首腦進行了暌違66年的會談,但其實台灣民間反應冷淡,多數人民希望維特現狀。「台灣是民主社會,總統是民選的,別把台灣和中國人混為一談,這樣對台灣的貿易、經濟是不利的。」受訪的台灣觀光客說。

《產經新聞》認為,旅日的台灣人言行變化,也反映了複雜的中台關係之下台灣人民根深柢固的感情。

日本《產經新聞》/ 台灣《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