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責香港英語水平差過越南,無疑㷫辣辣摑港人三、四、五、六巴!
這當中包含近年不絕於耳:本地教育水平倒退、港人國際競爭力下滑、連世界語言都弄不好還自稱亞洲國際都會?
教育集團EF指香港兩文三語教育政策推行十年,英語水平不升反跌,值得港人反思。
放下羞辱,換個角度,EF的指摘並非反面、更非中傷,實情居安思危之盛世危言,雖則香港已非安居、更非盛世,那份發生在不少領域已然危危乎暗地裏顫抖的現象,只待那天爆發,英語水平滑落只不過其中一項嘆息,也好讓我們重溫龜兔賽跑寓言。
EF指亞洲前英屬地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及香港,以香港英語水平至差,這點可以理解,除出香港,以上諸國皆無一方言可作母語,前朝留下珍貴遺產「英語」,當下西方文明至高之冠冕,通達四海無往而不利,怎捨得輕輕扔棄?死都攬住!
港人自暴自棄其中一例:97回歸未幾,着一名總算讀完當時九年免費教育另加兩年高中的幫手寫一紙簡單公文字條,還好自己臨時看看,竟然寫中文,兼文理不順、錯漏百出。
問他:何不用英文?
答我:97 都回歸啦,點解用英文啫?中文夠係法定語言咯!
仆街仔,中文法定早在97之前,返深圳住啦,咁識辯駁!
後來真的,他長居深圳。讀EF報告後,替他捏一把汗,深圳的英語水平都快要尾隨北京、上海迎頭趕過香港,問佢點搵食過世?
自責之餘,看身邊新世代英語水平,又不完全如報告所指差得過越南噃……在下鄉下唸村校成長,先天性缺陷,後補乏術,Longman的A Man A Pan,A Man And A Pan……小學二年級才開始讀,點似今日兒童幾乎出世雙語,隨時甚至肯定中文比英文差。記得家中大侄未移民加拿大在香港唸幼稚園時的英語能力,比我們那代的初中生還要好。外甥的女兒,拒絕回去加拿大升學,接受非常新界教育,連學校都叫元朗鄉議局中學,可想而知幾鄉巴。中三生,與她的非華人親戚用英語文書交流完全暢順、遊台灣全程代父母以標準國語代言。當然一個社會有不同能力各階層,如若彼此差距過大,12年免費教育教不出普及通順兩文三語,當局好積極反思。
回頭說越南,近年喜遊目標,尤其河內,貪遊客未多、保持起碼原來味道,街頭英語水平大概越南咖啡兩杯、Pho一碗之類。不重要,遊到滿佈黃種人地域,不見英語口舌便給扮屎忽鬼,反覺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