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遊戲:尷尬的全球第一 - 林靜

數字遊戲:尷尬的全球第一 - 林靜

快到年底埋單計數時,大市全年可否轉跌為升仍言之尚早,惟港交所(388)失落四年的新股全球集資王寶座,則幾可肯定會重新奪回,但面對一眾成手蟹貨的新股投資者,這種所謂風光,其實一點都不值得高興。
粗略計,截至今日止主板上市新股超過90隻,當中74隻有公開發售,累計集資額已超過2,400億元,較去年全年增一成,拋離紐交所至今僅約2,000億元,並且仍未計聖誕前最少仍有6間排隊在主板掛牌的企業。
不過,量與質始終掛鈎不了,就算不計創業板的混局,主板新股的表現亦不見得好很多。截至昨日止單計主板掛牌今年上市新股,有近七成現價較招股價潛水,近四成潛水幅度最少20%。
散戶輸到怕,近日公開認購不足額的比例不斷上升,整體達14%,本周一掛牌的錦州銀行(416)更只有4%的極低認購率,情況驚人。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有典型中國管治式思維,着重做大做強,開口埋口要做乜乜全球中心、乜乜最大平台,目標遠大,但卻有忽略過程之嫌,就算商交所有幾威、投資者亦沒有感覺;新股集資重奪一哥、大家嗤之以鼻,因散戶根本不覺得自己可以從中得益多少。
當把關者只重結果、而不是健康過程,就是信心流失的開始。今年主板新股「出事」例子幾近沒有,股價疲弱更大程度是反映對新上市企業的缺乏信任。
正如「網絡23條」二讀,《蘋果》一針見血指,很多人是盲撐盲反,不信任的未必是條例本身,而是執行條例的港府。

林靜
本欄逢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