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學生在立法會公聽會上訴說,為操練TSA而無暇做運動。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出,運動時大腦會釋放胺多酚,令人感到放鬆,也有助穩定情緒,若缺乏運動時間,壓力來臨時便無法處理,建議每日應進行半小時帶氧運動,以維持身心健康。他又提醒,小學生集中力有限,每次做功課或溫習30至45分鐘,需小休5至10分鐘。
記者:伍雅謙
精神科專科醫生黎大森表示,現時學童功課較五年前增加不少,有小學生向他反映需做功課至深夜,「玩嘅時間都唔係好夠,唔好話做運動喇」。他稱,其實近年不少研究均指,做運動能夠穩定情緒,有助情緒控制;而當人體進行運動時,大腦會釋放胺多酚,令人感到放鬆,故運動是處理壓力的工具。若缺乏運動時間,便失去一個宣洩壓力及放鬆的渠道,「除非做功課都可以宣洩壓力,但呢個係好少數嘅人先得啦」,建議不同年紀人士包括學童,每日要做半小時帶氧運動,維持身心健康。
他提到,近年越來越多學童因功課太多而出現焦慮,當無法完成功課時便感到擔心,特別是專注力不足及有讀寫問題的兒童,需花更多時間完成功課,所承受的壓力更大。他提醒,定時作息對精神健康非常重要,若作息不定時,也會影響日常表現,形成惡性循環。
若學童出現早期焦慮症狀,他建議家長要適時為子女安排休息時間及其他活動,每個人放鬆的方式均不同,有人看書能夠放鬆,有人則未必,但運動能令每個人都得到放鬆。此外,每個年齡層的集中力都不同,若過份操練不能休息,也會令專注力下降,影響效率及學習興趣。他稱,一般小三及小四學生,每30至45分鐘便需小休5至10分鐘,休息時可「坐一陣、去吓洗手間、洗個臉、飲杯水、食塊餅」,但不建議打機,對放鬆未必有太大幫助,反而較難再集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