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的跑鞋磨出了幾個小洞,罪過罪過,我的心情竟然暗喜:終於有借口買新鞋。
在「消費就是生活」的潮流下,根本毋須着到爛先換鞋,朋友甚至驕傲的說,「我不是消費,我是創造內需」。但我有自己的消費貞節牌坊,跑鞋陪伴我有四至五年的寒暑,見證我由好氣好力毋須鍛鍊也能non stop完成10km,到今年走走停停活像香港民主進程的斷續式捱到終點。這對不是跑鞋,是我的成長日記。
運動舖的營商模式也在成長。以往運動舖行超級市場模式,籃球足球網球羽毛球跑步全包宴,「百貨賣百家」,吸納最大層面的顧客;但缺點,不夠精專,就像AO周身刀,但和學者專家相比,便無張利。
所以三間牌和一剔牌都開設了籃球和跑步專門店。
專門店專注一種體育項目,籃球店專賣籃球鞋籃球服,要買跑鞋請移玉步了。
專門店的裝修都有濃厚主題風格,三間牌的足球店,門口鋪了人造草場;一剔的跑步店甚至有跑道,籃球店反而太簡約,只擺了兩個正在攻防打球的櫥窗公仔。
超市式的傳統店舖,貨架有限,只能展示四、五款的跑鞋,未必有心頭好;但跑步專門店,整個店子就是為跑步而設,貨架可以有幾十款的跑鞋,命中消費者的機會大增。
專心帶來回報,新興潮牌「Under阿嫲」,在美國銷量已經擊敗三間牌,進佔第二位,只屈居一剔之下。
這個牌子就是專心做高科技排汗衣而崛起,逼得兩大品牌驚出了一身汗。
籃球鞋代言人只專心簽了一個,就是三分射到停不了的NBA明星Stephen Curry。
雖然個個都說跑鞋要買A字牌,但正像區議會選舉,小花擊敗老筍,我也貪新忘舊,擁抱新興潮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