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杜葉錫恩與已故支聯會前主席司徒華的政治恩仇,反映了香港過去幾十年政治生態轉變。1995年她與司徒華競逐市政局議席,被形容是世紀之戰,她在落敗之後逐漸淡出政壇,與民主派亦由戰友變成陌路人。
杜葉錫恩最初與民主派是同路人。1973年司徒華就政府檢討文憑教師薪級發起教師抗爭,她借出慕光書院禮堂召開教師大會,更出席支持。但到90年代,司徒華與李柱銘等籌組港同盟,她與司徒華開始出現分歧。
與民主派分道揚鑣
司徒華生前曾稱,1995年他與杜葉錫恩競逐市政局觀塘北議席,令他最難忘:「我哋話係世紀之戰,唔係因為激烈,而係我哋兩個人年齡加埋,足足160歲。」但據何俊仁回憶,當年曾建議放葉錫恩一馬,華叔卻認為港同盟與親北京的杜葉錫恩所代表的是兩條路線抗爭,不是個人成敗,故必須擊敗杜葉錫恩,挫親北京勢力銳氣。
當時杜葉錫恩不滿司徒華在選舉中惡意攻擊她,在票站外拒與司徒華握手合照。最後司徒華大勝葉錫恩15個百分點選票,其後她參加立法局九龍東直選,再敗給司徒華。有政界分析,杜葉錫恩代表的是以社會民生為主的香港第一代民主派。但六四後,帶着民主、自由等觀念的第二代民主派冒起。1995年的選舉正是第一代與第二代民主派兩種意識形態的對壘。杜葉錫恩的敗選,象徵了本港民主發展路向。
回歸前後,杜葉錫恩在政治取態上轉為親中,與司徒華等民主派分道揚鑣。到2001年12月她的丈夫杜學魁去世,司徒華親臨弔唁。靈堂上兩人拋開過去恩怨,司徒華再與杜葉錫恩握手,慰問故人。
■記者麥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