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太古城一名從何而來?這段古,要追溯至近200年前,從英國越洋到香港島一隅之地拓荒興建煉糖廠的太古公司。這老牌集團有歷史,更懂保養歷史,4年前在本港成立歷史檔案組,將集團內航空、飲食、地產等業務的珍貴「文物」妥善保存,冀成為本地歷史發燒友的尋寶地。
記者:蕭洛汶
經歷兩個世紀、散落在亞洲各地數十間公司的資料檔案,如今全部收集到太古一座工業大廈4,000平方呎的歷史檔案庫內,單是旗下國泰航空的陳年舊照便有2萬多張。檔案包羅萬有,由入貨單、菲林、餐具到近年的電郵皆有保存。別小看私人公司的文物儲存,內藏珍品與本港過百年歷史發展息息相關。
北角柏架山曾有水塘
太古煉糖廠在1883年登陸港島東(今鰂魚涌糖廠街),及後設立太古船塢,使鰂魚涌由小漁村變身為工業區,不過工廠需要大量淡水,太古集團遂在鰂魚涌柏架山興建太古水塘及於北角興建七姊妹水塘。檔案庫內一份發黃文件,正是太古集團在1910年與時任港督梅含理簽署的協議,承諾由水塘向鰂魚涌一帶居民供應食水,奠定鰂魚涌發展成人口密集住宅區的基礎。
百年前原來公司也流行過年派年曆,更將商業融入藝術。1915年太古出版年曆,除了月份,中央位置有一大幅中式庭園圖,古意盎然,下方則有商品廣告,如「幼砂糖白純淨用以配咖啡及茶最為美味」,另一種「嚜砂糖」則宣稱可製作可口的汽水。檔案庫內亦存有20世紀初煉糖廠的5磅裝麻布糖袋,印上「太古車糖」字樣,由於糖袋絕版已久,已將其用畫框裝裱起來。
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國泰一名機師Vic Leslie捐給檔案庫的飛行日誌,雖然日誌已嚴重老化,惟上面記載他在1948年負責將印度聖雄甘地的骨灰,由緬甸仰光送往新加坡,並仔細記載空姐在飛機降落後舉行紀念儀式,乘客們安靜地參與。「近代文物」則有太古城在1977年開賣的售樓書,低層585方呎單位僅售13萬元,如今價錢已翻50多倍。
現時太古歷史檔案組有6名成員,包括兩名歷史檔案專員。檔案管理專員麥晞樂認為舊檔案是珍貴資產,對管理檔案可助人尋找資料、甚至追尋族譜和解決商業問題如申請商標等,感到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