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最近公佈的一項統計顯示,香港人每年棄置11萬噸紡織物,平均每日約305噸,相等於每分鐘拋棄約1,400件T-shirt,足以鋪滿25,000個香港大球場。香港人近年受快速時裝及網購成風影響,改變消費模式,過度購買新衣服,引致大量浪費,必須反思。
事實上,香港時裝界一直非常重視環保及可持續發展,香港本身是一個國際時裝採購中心,港資企業於全球時裝業影響力巨大,在世界上超過300個地區僱用超過80萬人,每年生產超過10億件成衣。最重要的是,在過去數年間,本港研發和採用環保製衣技術的公司和工廠增加了十多倍,香港時裝企業非常積極地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模式,他們知道這不只是一個趨勢,更是一種需要,因為長遠來說所有資源只會日趨昂貴,無論是物料或環境資源,不採用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模式便難以負擔。
有見及此,我已向政府建議,將本港塑造成可持續時裝中心,藉經驗帶領全球時裝業作革命性改變,促進時裝業成為可持續發展的行業,未來將從不同方向邁進。
首先,我們可透過建立國際認可的第三方認證,善用香港具公信力的優勢,為廠家、品牌、消費者釐定一個統一的環保標準。同時,要加強科研發展,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正致力於紡織製衣的科研工作,除了多功能紡織布外,更積極地研發廚餘及回收再造布料等項目,運用科技改善環境污染問題,把廢物重新變成寶物,除可減少浪費外,更重要是增加資源循環再用。
此外,也要加強回收計劃,讓大眾更接受舊衣回收再着或循環再造衣服。綠色和平指出本港過去數年的衣物回收率連年下跌至3.9%,遠遠低於日本和歐美,然而,環保署並無任何政策鼓勵團體回收舊衣,因此建議政府需改善舊衣回收政策,未來希望與環境局及商務及經濟局合作,把可持續與經濟發展結合,以回收、再造、創造品牌為新模式,減少廢棄及增加經濟效益。
我希望打造可持續時裝中心之建議盡快實行,把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精英匯聚於香港,透過此平台與全球時裝業的持份者、政府組織、非牟利機構、環保組織及消費者緊密合作,從不同方面確切地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之餘,也可創造商機,更可成一個新興產業。
鍾國斌
自由黨主席、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