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雋悅是房協首個非資助形式的富貴長者屋,但其實房協十多年前已推出屬資助性質的長者屋,分別為樂頤居及彩頤居,但輪候名單已累積700個申請。前長策會成員王坤認為,政府及房協應興建更多資助長者屋,有學者更斥雋悅是斂財項目。
學者斥房協斂財
房協於2003年推出「長者安居樂」住屋計劃,兩個項目分別是位於將軍澳的樂頤居和位於佐敦谷的彩頤居,576個單位已經全部租出,入入住長者只需要一次過繳交數十萬至百多萬元的租金。
房協行政總裁兼執行總幹事黃傑龍透露,樂頤居及彩頤居的等候名單已經累積逾700個申請,反映長者屋需求漸增。房協第3個「長者安居樂」項目,將落戶九龍紅磡利工街,提供307個單位,單位實用面積由260多平方呎至480多平方呎不等。
房協主席鄔滿海強調,雋悅是第一個非資助形式的長者屋,只屬實驗性質,「短期未必會再做呢類型發展項目,視乎市場反應」。他強調,房協仍以資助房屋為主。
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姚松炎就批評,房協在雋悅項目斂財。他解釋,現時長者平均壽命為85歲,「如果70歲住雋悅,得15年可以住,但佢畀嘅錢已經買到同區私樓,點解要揀租雋悅?」
■記者譚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