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炒股股東取巧用「孖生地址」同一單位報不同地址 作股份登記

暴炒股股東取巧用「孖生地址」
同一單位報不同地址 作股份登記

【偵查報道】
《蘋果》昨日報道有疑似「人頭」以實名持有暴炒股,做法不尋常。經本報追查下,發現現時股份登記手續存灰色地帶,容許股東以兩種寫法申報同一單位、又有以中央郵箱登記,與證監會「認識你的客戶」(KYC)要求相左。分析指「孖生地址」屬取巧,股份過戶登記處無權利和責任核查。
記者:黃翹恩 石永樂

翻查部份暴炒股股東名冊,發現3名姓陳及1名姓袁(譯音)股東報上一套三式地址,相信為一家四口,於今年6月8日同時入股港銀(8162)。該股2014年8月首掛當日爆升2倍半、至今股價仍比配售價0.36元升1倍。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四人共用的中環租庇利街9號、上環富興大廈地址,實是同一單位,本報記者兩次登門皆無人辦公,大廈水牌亦無顯示該單位。

過戶處不會干涉申報

現時股份過戶處透過股東申報有效通訊地址,寄發年報、通函、股息支票等。中央證券登記董事總經理鍾絳虹解釋,若股東同名、同地址會組合成同一戶口,拆開兩地址,將當作兩個戶口處理。卓佳符規管理及客戶關係組經理秦志明亦表示,過戶處只處理股份轉名文件,不會考證及干涉股東如何申報地址。
有投行人士估計,公司透過上述方法以增加公眾股東數目,惟持股量之少,實無助改善股權集中情況。諷刺的是,上市公司即使被點名股權集中,後果也不算嚴重,例如高銀金融(530)6年內兩次被點名,股權集中至98.58%都未見任何懲罰。鍾絳虹則估計,實物碎股股東或只貪圖股東會紀念品等蠅頭小利。
除「孖生地址」外,4名以沙田及九龍中央郵箱登記的曹姓(譯音)股東,幾乎「儲齊」及實名持有暴炒股(見表)。他們在股價爆升前入股的「貼中」率高達66.7%,惟統統未沽售套利。4人持股量由少至50股至1萬股(1手)不等,倉內的集成(1027)、恩達(1480)、KSL(8170)及港銀都被證監會點名股權集中。

用中央郵箱隱藏身份

股民在券商及銀行開證券戶口,是不能用中央郵箱登記地址,信誠證券副總裁何智威指出,在證監會要求及KYC考慮下,證券行現只接受由銀行或公用機構發出的最近3個月地址證明,一般拒絕中央郵箱。一旦證監會發現可疑交易,透過券商去追查客戶資料,但實物股東用郵箱登記,有效隱藏身份。而實物股東之間交收股票,只需要在過戶處登記轉名,監管機構亦無法追查。
鍾絳虹強調「登記地址」純屬公司與股東溝通渠道,除非上市公司指明不接受中央郵箱,否則過戶處無權拒絕,「上市公司都唔想我哋得罪佢啲小股東」。證監會不評論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