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發局拒資助攝影師出警相集

藝發局拒資助攝影師出警相集

【本報訊】前攝影記者楊德銘用7年時間,完成名為《Yes Madam, Sorry Ah Sir》的攝影集,作品對焦警民衝突畫面,定格在警員舉手投足細節。楊早前向香港藝術發展局申請資助出書,期望用照片令大眾反思警權問題,卻被拒撥款。
楊德銘不願猜測審批是否涉政治考慮,但堅持本港應有創作自由,「目前冇法律限制唔畀影警察相,希望當局唔好太敏感」。

無列出拒批原因

楊德銘是前路透社駐港攝影師,在行內知名。現職自由攝影師的他,自2008年起,走訪包括反高鐵、雨傘運動等警民衝突現場,記錄警察執勤時一舉一動,包括警員用Hello Kitty水樽、執勤時在花槽跳起、與同袍耳語時的笑顏特寫等,此系列作品共數百張。他從中挑選了約80張相片結集成書,今年6月向藝發局申請計劃資助,希望印刷1,000本發售。
楊續指,於11月30日收到藝發局通知,因資源有限、競爭極為激烈,申請失敗,當局並無詳細列出拒批原因。他不願猜測當中是否涉及政治考慮,卻坦言很失望,只望當局勿阻礙創作自由,「(影集)係唱好定抹黑,老實講好主觀」。
楊德銘解釋攝影集的創作原意,因為近年警察的形象一面倒,市民不是讚揚其正義,便是斥責黑警行為,遂選擇使用幽默方式,呈現他們普通人的一面。他認為,警察和每個紀律部隊一樣,樹大有枯枝,有權力便會濫用或僭越,「好似雨傘運動,佢哋明顯係handle(控制)唔到,對濫用私刑,一定要譴責」。惟他亦強調,攝影集只是想從中性角度,讓公眾反思警權是甚麼,並不願鼓吹對立。
無法透過資助出書,楊德銘現打算嘗試Crowdfunding(群眾募資),在網上集資約8萬元,精簡攝影集內容,期望可以在今年達成目標。藝發局回覆本報指,今年6月的視覺藝術計劃資助界別,總共收到53個申請,因資源有限,獲支持的只有約39%,未有詳細列出否決楊德銘申請的原因。
■記者廖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