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facebook是不少人每日必做的事,玩facebook的原因各有不同,有人是滿足於自己facebook被瘋狂洗版,或post文獲得不少「like」與朋友回應感到高興。精神科醫生表示,部份人因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滿足感,寄情於網上虛擬世界,當貼相、貼文受人關注便覺得很過癮,自覺得到認同,於是越玩越沉迷,嚴重可能會影響正常社交或工作。
記者:陳沛冰
精神科專科醫生歐陽國樑表示,玩facebook的原因各有不同,其中一類人是生活正常,又覺得facebook很好玩,「間中放啲開心嘢上去」,發放訊息一般較正面,透過引起別人注意而獲得滿足感,但對個人生活或情緒影響不大。
他指,另一類人則情緒問題不大,「可能日常生活搵唔到咁多朋友陪,或者工作上用唔到好多時間,又唔可以投入去發展,想追求一啲生活上追求唔到嘅滿足感」,於是不停洗版,「可能用好多方法吸引人注意,專登去做啲嘢,話俾人聽好開心或者好唔開心」,並花時間留意自己貼文與貼圖有否獲回應。
當日常很追求有人「like」自己的貼文,或留言會感到開心時,小心越玩越過癮及越沉迷,他指,有可能因留言的人減少而感到失落,於是想盡辦法再吸睛,這類人或因過份沉迷而引發情緒問題,甚至影響學業或工作。
另一類人本身有情緒病或現實生活有問題,為逃避現實而不停上網或玩facebook,他們可能經常對別人的事留言,但甚少談及自己狀況,「因為現實生活無嘢講,唔通話俾人聽逃避現實或無嘢做」,甚至連相片也沒有。歐陽國樑表示,希望從facebook獲得滿足感並沒有問題,最重要是不要沉迷,及要分清楚現實與虛擬世界,即使在facebook成為焦點,對現實生活未必有幫助,需從網上世界抽離。若本身有情緒病,應盡快求醫。
歐陽國樑指,一般人以facebook作為社交及聯繫親友的工具,日常不會佔用過多時間,或影響個人情緒則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