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女士大概再沒有理由不加息了!
首先,從美國經濟狀況來看,最新的失業率維持在5%的低水平,新增職位數目超過21萬。這些都顯示美國勞動力市場保持相當活力,看不到有任何轉弱或收縮情況。過去一年來,耶倫女士一直把就業市場表現說成是加息重要依據,現時就業市場既然持續改善,再不加息實在說不過去。
此外,外圍經濟情況回穩也令聯儲局可放心加息。早在九月時,市場人士以及部份聯儲局官員已認為有足夠條件加息令利率正常化,但由於中國股市在夏天爆發股災,耶倫等鴿派擔心中國經濟因此插水並反過來削弱美國的復蘇動力,決定再看一會。到股災半年後的今天,中國A股雖然仍有不少問題未解決,但在暴力救市後至少逐步穩定下來,不用擔心free fall的危機,對實體經濟也影響有限。這樣下來,耶倫至少不用擔心中國變成全球增長的包袱。
另一個有利因素是歐元區、日本的貨幣政策保持穩定,沒有加碼量寬,沒有進一步開水喉,令美國有更大迴旋空間。應該看到,美國雖強,經濟上卻已沒有隻手遮天的能耐,必須考慮其他經濟體的政策。若果美國加息而歐央行及日本銀行加碼量寬,發達國家之間的貨幣政策便出現嚴重背馳,後果是美元獨強,歐元、日圓進一步貶值,變相驅使美國成為全球主要買家,美國貨及美國服務項目則因為美元幣值過高而失去競爭力。
十年前美國消費者還有能力透過借貸成為全球最後的買家(buyer of last resort),但今時今日美國消費者已因債台高築而有心無力,難以吸納更多外國貨,美國企業則因出口欠佳而受挫。事實上過去大半年來美元強勢已令美國出口受壓,成為經濟復蘇隱患,若果美元進一步升值,經濟復蘇之火便有可能被撲熄,令美國經濟重回衰退。
加息幅度有限
對致力維持經濟及就業增長的聯儲局而言,這是最不願見的情況。還好歐央行沒有加碼量寬,日央行同樣忍手,即使美國加息也不致於拉闊彼此差距而令美元太強。在這樣的情況下,聯儲局還有甚麼理由不加息呢?
不過,最重要的是聯儲局及耶倫都有需要保住自己的公信力,不致被視為怕痛或猶豫不決。要知道從今年年初開始耶倫及聯儲局官員已不時明示暗示利率正常化過程將會啟動,叫市場人士作好準備。但六月過去了,聯儲局沒有動手;九月的時候聯儲局仍然說要再等一會。對大部份市場人士來說,這種躊躇不前的狀態是怕痛及不敢take the lead的表現。若果到十二月仍不加息,只會令人覺得耶倫及聯儲局左顧右盼,不敢冒政策風險,反而躲在市場後頭充滿望天打卦的意味。一旦聯儲局被視為behind the curve或落後形勢,市場及投資者對它的信心就會大減,變相打擊聯儲局推動貨幣政策的能力。為了展示聯儲局言出必行,為了讓市場知道耶倫女士敢於作可能不受歡迎的決定,加息這步棋是不能不走的了。
當然,開始加息不等於美國利率很快會回到以前平均四厘的水平。正如前美國財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所言,美國極有可能已陷入secular stagnation(停滯)的狀態,必須長期以低息刺激才能維持一定的增長率。在這樣的經濟處境下,加息的步伐固然緩慢,加息的幅度也極之有限,也許到2017年美國短期利率仍在2厘或以下,高不到甚麼地方去。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