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
習近平外訪新聞包起中國官媒頭版、二版後,御用學者又開始為習式外交搖旗吶喊,聲稱2015年習式外交的三大關鍵詞是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和平與發展,聲稱習式外交取得豐碩成果的三大啟示是奉行「真、實、親、誠」之道、力推合作共贏、體現大國責任和大國擔當。
習近平今年共出訪14個國家,官媒稱他幾乎見遍地球上主要國家領導人。相對於御用學者們對外交問題的高屋建瓴,網民們更樂意從細節去看問題。一是習近平宣佈中方決定提供600億美元支持中非合作計劃的同一天,日本政府宣佈向日中綠化交流基金提供100億日圓(約8,100萬美元),援助在中國植樹造林的民間團體。中國網民說:「中國對外的確慷慨,出手就是天文數字,但是國內建設的落後卻連日本人都看不下去,我實在是在日本人面前感到汗顏,面對非洲人也高興不起來。」
二是習近平頻頻出訪,官媒有不堪負荷之嫌,中新社誤將習近平「致辭」報道為「辭職」,新華社也報道「習近平會見美國總統奧馬巴」。中新社的差錯導致兩個記者、兩個編輯被停職,而新華社雖然在發稿約一小時後就發出更正通知,但內地各大網站、一些報紙翌日仍照登。網民調侃:「一是試探你的忠心,和指鹿為馬一樣樣的;二是一些媒體可能是故意不改,反正通稿出了錯也找不到我,無聲的抗議吧。都挺深刻、內涵。」
然而,要論習式外交的特色,最生動的說法莫過於賣大包、掉書包,或者說是大灑金錢、大晒書單。
官媒稱,習近平每次出訪都少不了簽署合作大單,一年下來的總金額超過千億美元。這個說法顯然太謙虛了,僅是中國與巴基斯坦簽署的合作協議就涉及460億美元,與習近平同期訪美的中國投資貿易團採購的美國產品就達271億美元,中英達成的150項合作協議就涉及400億英鎊(約604億美元)。當然,這些動輒以數百億美元計的定單,不能一概冠之以中國送大禮,但總免不了給人財大氣粗的感覺。
而習近平每到一國,總要晒出他讀過的各國文學名著,從俄羅斯、印度、法國到美國、英國,列出的文學名家、名著清單,相信是大多數文學專業的大學生也讀不完的。或許只有聲稱月讀30本書是濕濕碎的香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可與他媲美。
令人失望的是,習近平的價值觀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影響,遠遠超過《聯邦黨人文集》、潘恩的《常識》,甚至超過包含了人性、自由、博愛精神的西方文學名著。而習近平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與普希金、契訶夫等並列為文學巨匠,更鬧了大笑話,以致新華社的報道都要刪去。
( https://www.facebook.com/appledaily.liping )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