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太古城是香港典型中產社區,兩個區議會選區今年錄得破紀錄的高投票率,泛民新人王振星及民主黨趙家賢這對同校師兄弟,最終一統太古,成功踢走新民黨和福建幫,守住泛民票倉。二人認為,中產眼看過去幾年特首梁振英扭曲香港,如今不願沉默,誓以選票令香港不再沉淪。
記者:姚國雄
位於東區的太古城西、太古城東,今年投票率分別為55.4%和54.3%,創歷史新高,連續三次當選的民主黨趙家賢與選舉新丁王振星,合共獲逾6,000票奪得議席,完美演繹泛民與建制派的六四黃金比例。
趙家賢的對手是獲內地福建兵團協助拉票的吳志隆,對方試圖將北角的福建版圖擴展至太古,但染紅勢力不單無功而還,趙的得票還較上屆多逾800票。初試啼聲的王振星則以不足100票,撼低新民黨現任區議員謝子祺。兩人原來是同門師兄弟,同樣畢業於筲箕灣官立中學。
鼓勵社區參與體會民主
本港龍頭中產屋苑太古城,單位數目近1.3萬個,家庭月入中位數超過6萬元,單位呎價逾1.5萬元。泛民今次一統太古,趙家賢認為經歷過雨傘運動、梁振英過去三年多的專政,選舉結果反映懂思考、有知識的中產向當權者說不。王振星認為,太古城兩區的投票率逾半並創新高,反映普遍中產已覺醒,有感手上一票不容浪費,爭取機會表態,認為今次自己勝出,也受惠於區內選舉氣氛高漲。
外界將王振星冠以傘兵之名,他卻認為將首次參選、取態泛民、沒有政黨便歸類為傘兵是以偏概全:「我唔係純粹因為雨傘運動出現、完結後就決定參選,唔係咁直接嘅關係,雨傘運動或者政改方案,只係有部份(令我參選)嘅關係。」
王振星非政治新星,他早在港人政治冷感的年代已熱衷社會事務,1997年以港大學生會會長身份投入社會事務,近年再度活躍:「尤其係幾年前嘅國民教育事件,我因為自己有小朋友都好關心,當時參與都幾多,我覺得如果自己仲有能力,對社會事務都應該行多一步。」
40歲的王振星是土木工程師,擁有法學士學位,一家五口樂也融融,別人眼中「上晒岸」,甚或可能「討厭政治」,卻走出來參選區議會,身為兩女一子之父的王振星說,有了下一代,就不會想香港墮落:「作為爸爸,就想保護自己小朋友,希望自己想做正確價值觀嘅事、講啱嘅話,希望可以守護住講真說話嘅香港。」
贏得太古城兩席,趙家賢說,多了王振星,未來4年聯手做好太古地區事務,過程中要讓市民體會到民主的價值、社區參與的精神,「爭取民主最重要係先好做地區工作,令市民意見參與其中,唔係由一個人獨攬大權,閉門造車」。